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簿的意思、當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簿的解釋

猶言感受接觸。《荀子·正名》:“徵知必将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後可也。” 梁啟雄 釋:“簿,當讀為《易·説卦》‘雷風相薄’之‘薄’。薄,接觸也。”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謂之當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感官與外物的接觸,常用于哲學或認知層面的描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荀子·正名》:“徵知必将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後可也。” 其中“簿”通“薄”,意為接觸。梁啟雄注釋稱,“當簿”即通過感官(如眼、耳等“天官”)感知外界事物,形成認知的基礎。

  2. 哲學内涵
    章炳麟在《國故論衡·原名》中進一步闡釋:“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謂之當簿。” 這裡強調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是古代認識論中的重要概念,涉及感知與思維的關系。

  3. 古籍用例

    • 《荀子》用其說明認知需依賴感官接觸;
    • 明代王世貞詩句“君當簿書暇,乘興獨攀登”,則以“當簿”暗喻處理公務(簿書)與感官體驗(攀登)的關聯。
  4.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偶見“當簿”指代簿記工作(如例句),但此用法非古典本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古典含義聚焦于感官接觸與認知形成的哲學關系,需注意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簿(dāng bù)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字,拆分部首為“人”和“貝”,總共包含12個筆畫。它源自于《說文解字》,是一本漢字字典,也是中國最早的字典之一。當簿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當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當簿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舊體字寫作「當」和「曶」的合體。現代漢字中的「當」在當簿的舊體字中形似簿,也因此稱為當簿。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負責将每天的進銷情況記錄在當簿上。 當簿的組詞可以有很多,例如:訂單、進貨簿、銷售簿等。這些詞都與當簿有關,用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事務。 當簿的近義詞可能是賬本、記賬本等,這些詞都指的是用來記錄業務活動的書籍或文件。 當簿的反義詞可能是空白、未填寫等,這些詞用來描述沒有被記錄或填寫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