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笥的意思、书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笥的解释

书箱。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我有书笥,盈君尺牘,寤言在耳,今古何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皮日休 ……春闈内宴於 曲江 ,醉寝别榻,衣囊书笥,罗列旁侧,率皆新饰。” 宋 陆游 《晚晴》诗:“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特指古代用于存放书籍、简牍的竹制盛器。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二、结构与材质特征

笥多以竹篾编织而成,亦有苇、藤材质。形制小巧方正,常配盖以保护内容物。考古发现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笥(湖南省博物馆藏),印证其分层设计可收纳简册、帛书等不同文献。此类器具轻便耐用,契合古代简牍书籍的存储需求。

三、功能与文化意涵

  1. 典籍收纳:为纸张普及前的主要书器,《礼记·曲礼》有“凡遗人弓者……书笥”之载,体现其礼制用途。
  2. 知识象征:引申为学识储备的意象,如成语“腹笥甚广”喻人博学(语出《后汉书·边韶传》)。
  3. 文人身份标识:书笥与笔墨共陈书斋,成为士大夫“文房体系”的组成部分,见于历代书画题材。

四、历史演变

先秦至汉代为书笥使用高峰,随造纸术推广及家具发展(如书橱、书架出现),其功能渐被取代。然作为文化符号,仍留存于文献与诗词中,如陆游“药笥箸囊频自检”之句(《剑南诗稿》)。

五、现代认知

今虽无实用价值,但“书笥”一词仍活跃于学术论述与文学创作,用以追溯古代书籍保存方式或隐喻知识积累,如“家藏万卷书笥”形容书香门第传统。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
  4.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校勘本)
  5. 陆游《剑南诗稿》(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书笥”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记载及语境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书笥”指书箱,即用于存放书籍的竹制或木制容器。该词由“书”与“笥”组合而成,“笥”本指古代盛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竹器,后引申为收纳书籍的专用工具。

二、文献用例

  1. 唐代柳宗元在《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中写道:“我有书笥,盈君尺牍”,形容书箱中装满友人的书信,体现其承载文墨的功能。
  2. 宋代王谠《唐语林》提到皮日休醉卧时“衣囊书笥,罗列旁侧”,侧面反映书笥是文人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
  3. 陆游《晚晴》诗中“润侵书笥深防蠹”,则描述了书笥需防潮防虫的特性,说明古人对书籍保存的重视。

三、与相近词的区别

需注意“书笥”与“书簏”的差异:

四、文化意义

书笥作为古代文人的日常用具,象征学识积累与对书籍的珍视,常见于诗词典故,是传统文化中“文房”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娘暗泉鄙倍避乖伯通桥成活敕黄鉏剗鵽鸠伐矜繁昌犯阙附增格杀弗论冠事孤篠和罗后矩惶恋黄芩撝夺洄旋火龙壶人家慈简节间日坚顽检畏吉了惊世骇目久经考验阑牢良车马面牛头马鬐霉烂匹嫡平狱签厨千斤闸穷根究底圣明乐收割书报费睡息梯冲挺俊同心一意驼毳圬墁屋兽先覩为快贤谟小礼小録下忠斜溜锡婚犀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