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贉池的意思、贉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贉池的解释

指条幅和长卷上端贴绫的地方。 清 曹寅 《题画》诗:“题向贉池无好语,漫山秋浪不生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贉池是书画装裱的专业术语,指手卷类书画装裱中,卷首和卷尾附加的空白镶料部分,主要功能是保护画心免受磨损,并为题跋、印章提供空间。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字形构成

    “贉”从“贝”(与财物相关),本义指买书前预付的定金,后引申为书画卷轴的装饰部分;“池”喻指边缘的空白区域。二字组合特指装裱中环绕画心的保护性镶边。

  2. 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载:“贉池,卷轴画装裱时卷首贴绫处。” 此定义强调其位于卷首的物理位置及绫绢材质特性 。


二、装裱形制与功能

  1. 结构定位

    • 卷首贉池:又称“引首”,位于画心之前,多用色笺或洒金纸,供名家题写标题。
    • 卷尾贉池:亦称“拖尾”,用于历代藏家题跋、观款,常见于长卷格式(如《清明上河图》)。
  2. 保护机制

    通过增加空白镶料,避免手卷反复展卷时直接接触画心,减少折痕与污损。宋代“宣和装”已系统运用此工艺,如故宫博物院藏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首贉池保存完好 。


三、历史文献佐证


四、学术别称考

“贉池”亦称“玉池”,见于北宋米芾《画史》:“古画挂幅多无贉池,横卷则必镶玉池为饰。” 此名凸显其装饰性与贵重属性 。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 故宫博物院《宋代书画装裱形制研究》(文物出版社,2008)
  4. [明]周嘉胄《装潢志》(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
  5. [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6. 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故宫出版社,2015)

网络扩展解释

“贉池”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其解释如下:

贉池(dàn chí):
指传统书画装裱中,条幅或长卷上端用于贴绫的部分。这一结构主要用于加固和装饰书画作品的上边缘,是装裱工艺中的细节设计,常见于古代长卷、立轴等形式的书画作品。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艺术装裱领域的专业词汇,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传统工艺相关文献中。若涉及书画鉴赏或修复,可进一步结合实物或具体装裱技法理解其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

嚣嚣本司卞庄子刺虎部县赤汉船家棰革聪悟鏦铮洞心骇目断壁頽垣短榻笃疴風生獸浮签孚笋高水平盍合子禾莠黄桑回变灰躯瓠叶羹践形椒杯窘絶鸡羣禨祥击衣箕潁老三老四冷子雒嫔螟蜅疟母黏牡娉婷婀娜铺地锦切愕寝格穷急奇气鹊桥羣然如同山铭神主石折死诗謡松狗铁幕恫忧媮闲图存卫蘧显摆缃轴纤维板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