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使人惊异。 宋 杨万里 《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廷豢畜》:“大内自畜虎豹诸奇兽外,又有百鸟房,则海外珍禽靡所不备,真足洞心骇目。” 清 卢文弨 《<游宦纪闻>跋》:“初不知异闻之有録也。一日出示,余洞心骇目,多闻所未闻者。”
“洞心骇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或现象对内心和感官产生深刻的震撼效果,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语素释义 “洞”字取《说文解字》“深明也”的义项,表示透彻的领悟;“心”对应认知主体;“骇”出自《玉篇》“惊也”,指强烈的心理冲击;“目”作为视觉器官代指感官体验。四字组合形成主谓结构,强调主体在认知与感知层面的双重震撼。
二、语义延伸 该短语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如宋代米芾《画史》评价李成山水画时写道:“峰峦叠嶂,洞心骇目,使人恍入真境”,即通过绘画技法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震撼感。现代汉语中也可用于重大科技突破或自然奇观的描写,强调其突破常规认知的冲击力。
三、语用特征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该短语属于书面语体,多用于文学评论、学术著述等正式语境。在修辞效果上,较之“触目惊心”更侧重认知层面的深刻启示,较之“振聋发聩”则更强调视觉冲击与理性认知的协同作用。
“洞心骇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结构与用法
四、使用场景
五、常见误区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按甲休兵阿倚卑畜薄荷脑孛沴叱令触涂楚芝初祖窜逐蹙蹙定员缔葺怼恨封皮風情月思風藻负侯腹议冈脊盥薇谷地归闲行情鸿朗荒宴溷藩捷敏节志靠天吃饭灵学六路鳗丝梅花婢娘儿牛子偏节破执潜识签轴峭整青荷清灰冷火青阴沙麻竹身轻言微收榆俗格缩银塔夫绸淘渲同学外婚外阴望齐门闻讯骛名向晓小布衫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