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击衣的意思、击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击衣的解释

春秋 末 晋 人 豫让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宠之。及 智伯 为 赵襄子 等所灭, 豫让 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 智伯 。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 赵襄子 ,未成而 * 。 * 前,要求 赵襄子 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 襄子 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 豫让 。 豫让 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 智伯 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清 吴兆骞 《赠孔叟》诗:“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击衣”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忠义、复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击衣”指春秋时期晋国刺客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在刺杀赵襄子失败后,以剑击打其衣服象征复仇的行为,后成为表达忠义复仇精神的典故。

典故背景

  1. 人物关系
    豫让是晋国权臣智伯的门客,深受智伯器重。智伯被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灭杀后,豫让立誓复仇。

  2. 复仇过程
    豫让为掩人耳目,不惜自毁容貌(漆身为厉)、吞炭变哑,两次刺杀赵襄子均失败。最终被赵襄子围困时,他请求对方脱下外衣,以剑“三跃而击之”,象征完成复仇使命,随后自杀身亡。

文化象征

此典故被《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体现了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观。豫让通过“击衣”这一仪式性动作,既保留了尊严,又履行了承诺,成为后世赞誉的悲壮典范。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击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形容以象征性手段完成使命或宣泄悲愤之情,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击衣的意思

击衣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敲打衣物,或用力甩动衣物,以去除灰尘、杂质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击衣的部首是衣,它由「衣」这个汉字的部首组成。击衣的笔画数是12画。

来源与繁体

击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在繁体字中,击衣的写法为「擊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击衣的汉字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其中包括「檝衣」、「屐衣」等。这些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都有所流传,但最终统一为现代汉字中的「击衣」。

例句

1. 她用力击衣,试图将衣服上的灰尘甩掉。

2. 我看见他站在院子里,用拍子击衣,一时间形成了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组词:击掌、击键、击碎。

近义词:扬衣、拍衣。

反义词:整理、熨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