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
“催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用法区分:
指催收租税,源于古代赋税制度中的科条法规。
部分现代语境中延伸为督促学习或工作进步,强调通过催促促进知识或技能提升。
古代地方官吏的治理准则,即“安抚百姓”与“催征税赋”的双重职责(源自韩愈《顺宗实录》)。该词常用于描述官吏在民生与税收间的平衡难题。
“催科”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以征税为核心,现代可引申为督促进步。若需进一步考证古典文献,可参考《宋史》《江南余载》等来源。
催科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口语中,表示追问或追逼某人对某事的回答或表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催字的主要部首是厶,喉部,总共有7划。科字的主要部首是禾,木,总共有9划。
来源:催科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栗鼠》:“戎嫂傅说,尔实劬劳。尔谋尔戚,峻命不平。乃寝乃兴,催尔于京。”意为催促尔去京城。
繁体字:繁体字“催科”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催科在古代一般写作「催犀」,犀字的主要部首是牛,色,总共有15划。这种写法十分罕见,现已不再使用。
例句:他一直催科我回答他的问题。
组词:催促、催迫、追催、追问。
近义词:追问、追逼、逼问、逼迫。
反义词:宽容、放任、宽厚、宽宏。
百会谤诋本柢边报便宜逼突擦粉涂额春晓除四刺邪村闾燔莱封禅肤凑工业城市观时官体顾怀鬼咤狼嚎花骨头户伯家耗笺翰进斝纠葛九宗拉齿勒逼凌踔命蔕迷言迷语淖泞内丹傩禳般伏潘灡蓬乱弃辱契若金兰人迹稀少伤秋沈瘵殊名树阙梦岁殚夙宵囤集吞墨万福亡虑煨燔未已闻所不闻香肚香油馃子先驱蝼蚁销膏笑眯眯下状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