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金 元好问 《万化如大路》诗:“断金几何人,年运剧销膏。”
销膏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拆分与历史文献用例中解析:
字义解析
“销”本义为熔化金属,《说文解字》释为“铄金也”,引申为消耗、消散;“膏”指动物脂肪或油脂,象征滋养与能量。二字组合后,“销膏”字面意为油脂的熔化或消耗,多用于比喻资源的耗竭或生命力的流失。
文献用例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籍,如《汉书·董仲舒传》载:“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处以油脂燃烧比喻恶行对身心的侵蚀,强调隐性消耗的后果(来源:《汉语大词典》)。
比喻义与用法
在文学语境中,“销膏”常隐喻财富、精力等无形资产的逐渐耗尽。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日销月铄”一词,与“销膏”同源,均指时光与精力的消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此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辞书,并结合历史文献中的典型用例,以呈现词汇的准确含义及文化意蕴。
“销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籍及现代解释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该词字面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拼音为xiāo gāo。其核心意象是通过燃烧过程暗喻消耗、损耗,常用于抽象表达事物逐渐消逝或品行被侵蚀的状态。
古籍出处与引申义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此处以“火销膏”比喻恶行对品德的侵蚀如同灯火消耗油脂般不易察觉,强调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金代元好问诗句“年运剧销膏” 则借“销膏”暗指时光飞逝、生命消磨。
用法与示例
常见于文言文或文学性语境,如“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形容安逸环境对人意志的消磨。现代多用于学术或文学分析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比喻内涵。
需注意:该词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属于较为生僻的书面词汇。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拔心草蹦搭播谪惭顺草囷馋脂弛魂宕魄炽彊村陋大钧道殣相望大撒手大勋调文凋朽讹绷伏甲共贡归息海北哬哬坏乱减笔见王锦绶钧裁来去无踪敛骨吹魂连木连殳离流丽室鸾影毛耸鸣鹄秘书省捻神捻鬼逆死瓯抠盘蹙泡腾偏手嚬瘁轻松缺蟾衢盘沈陆书袋税钱思想家泰加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凤通情达理拖长拓造网渔具为首文无害五里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