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柢的意思、本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柢的解释

(1).本源,根源。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及其作《恆言録》,沾沾独取史传为徵,亡由知声音文字之本柢。”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诚以人事连绵,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隐见,理之必无。”

(2).基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柢”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本”和“柢”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来源,“本”指草木的根茎,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或主体;“柢”在《说文解字》来源中释义为“木根也”,特指树木深入土壤的主根。两者结合后,词义叠加强调“根基、本源”,例如《左传·昭公元年》中“木水之有本柢”即用此意。

从引申义看,“本柢”可指代事物的核心本质。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来源中特别指出:“柢谓根之深者”,突显其稳固性特征。在哲学语境中,《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的表述,将“本柢”与事物长久发展的基础相联系。

该词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学术论述或文学创作。例如在文化研究领域,学者会使用“文明的本柢”来探讨某种文化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来源中已将该词标注为“较生僻的古语词”,建议在当代口语表达中优先使用“根本”“根基”等现代常用词。

网络扩展解释

“本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源/根源
    指事物的根本来源或最初基础。例如章炳麟在《新方言·自序》中提到“亡由知声音文字之本柢”,强调语言文字的根源性。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用“如流水之必自原泉”比喻人事的连续性与其深层的根源性。

  2. 基础
    指事物存在的根本支撑。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汉字结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说明文字以形象为构建基础。

二、构成与延伸

三、权威引用对比

“本柢”兼具哲学性与实用性,既描述抽象的本源,也指向具体的基础,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悲歌易水本流弊窦不齐察廉禅説车匠惩御迟违丑夷从槖大科打瞌铳地亩东邻西舍端午索告疾缟衣白冠耕织恭虔孤辰寡宿谷响蛊主韩棱之劒宏扬火棘江驿家訾禁律拉撮离尘领兑疠疫曼音梅柳怒放怒谴品头评足普遍性旗花人枭三迁之教伤情设枑圣旦生吞活剥伸冤适罚铁案如山铁冶庭论湍洑外属望山跑死马亡簪畏凛威信显白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