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恶的意思、麤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恶的解释

亦作“麄恶”。1.粗糙;不精细。《荀子·礼论》:“故文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王荆公 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饭食麤恶,一无有择。”《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后有宫监送 冯氏 去冷宫,朝食冻薤冷饭,夜卧麄恶床席。”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榕》:“﹝榕﹞木理麤恶,不堪作器用。”

(2).谓言语举止等粗野凶恶。《起世因本经·最胜品下》:“此之众生,麤恶言语,駡詈於我,以手打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汝为佛弟子,当念经持戒,如何出麄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恶”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字义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溯源 “麤”为“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本义指三鹿并列疾行,后引申为事物颗粒大、不精细的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恶”在《康熙字典》中载有“劣也,不善也”的释义,表示品质低劣或行为不善。

二、核心词义 组合成词后,“麤恶”包含双重含义:

  1. 物质层面的粗劣:指物品质地粗糙,如《礼记·王制》郑玄注“麤恶犹疏恶”,描述织物纹理疏松低劣。
  2. 道德层面的丑恶:用于形容言行举止恶劣,如《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言其麤恶也”,批评某些学说粗俗不雅。

三、语用特征 该词属于书面雅言,现代汉语中多被“粗劣”“恶劣”等词替代。在古籍校勘领域仍具应用价值,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多次用“麤恶”点评传抄讹误(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文献例证建议参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收录的《汉语大词典》电子版,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中的古籍原文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麤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麤”和“恶”两字组成:

  1. 麤(cū)
    同“粗”,本义指行超远,后引申为“粗糙、粗鲁”之意。例如《左传》中“麤粝”指粗米,形容质地不精细;《礼记》中“麤衰”指粗麻丧服,体现简朴之意。

  2. 恶(è)
    本义为“不良、凶劣”,可指品质低劣(如“恶行”)、环境险恶(如“恶地”),或人性凶暴(如“凶恶”)。

组合释义
“麤恶”多用于形容两类情景:

应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佛教经典,例如佛教“十恶业”中的“麤恶语”即指粗俗伤人之言。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若在文献中遇到,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提示:若您是在特定文本中见到此词,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抱儿当户别产长崎禅魔瞋怪池苑带挈戴头而来登延得闲堤围杜茅柴饿殕饵丹风色高视阔步高邃官书局鬼吹谷粟回翼活现瀸洳见恕精贼略无辽宁大鼓辽塞力有未逮厘运隆心滤过麻烦谬言鸟庭涅石旁妇蓬藋劈刺清臞轻焱阙廷趍趍散叛三庭山妪神眉鬼眼诗道署衔腾溢调训邷儿外职危叶无伤大雅下伏翔骤小区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