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麄恶”。1.粗糙;不精细。《荀子·礼论》:“故文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王荆公 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饭食麤恶,一无有择。”《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后有宫监送 冯氏 去冷宫,朝食冻薤冷饭,夜卧麄恶床席。”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榕》:“﹝榕﹞木理麤恶,不堪作器用。”
(2).谓言语举止等粗野凶恶。《起世因本经·最胜品下》:“此之众生,麤恶言语,駡詈於我,以手打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汝为佛弟子,当念经持戒,如何出麄恶?”
“麤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麤”和“恶”两字组成:
麤(cū)
同“粗”,本义指行超远,后引申为“粗糙、粗鲁”之意。例如《左传》中“麤粝”指粗米,形容质地不精细;《礼记》中“麤衰”指粗麻丧服,体现简朴之意。
恶(è)
本义为“不良、凶劣”,可指品质低劣(如“恶行”)、环境险恶(如“恶地”),或人性凶暴(如“凶恶”)。
组合释义
“麤恶”多用于形容两类情景:
应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佛教经典,例如佛教“十恶业”中的“麤恶语”即指粗俗伤人之言。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若在文献中遇到,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提示:若您是在特定文本中见到此词,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坳塘百非被离便檝变文竝世不听手鄽市承吏趁路赤色踳驰春服疍户大武雕版凋废恩意飞螘丰美高高兴兴沟瘠沽略果下牛黄牛回云降省浃月金墀警政竟直缉宁寄孥蠲租龙据路里彩屡舞木瓦鸟阵凝冻俳谑劈叉谯居诮责蚑行蛲动劝誉三大礼色象十斋收拊水豹水藻诵志同岑团行晚辈蚊雷污黦小惠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