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官书局是清代末期由官方设立的出版印刷机构,主要职能为刊印、发行官方典籍、教材及维新变法相关著作,兼具文化传播与思想启蒙的作用。其诞生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潮密切相关,是近代中国官方主导文化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
官书局由清政府直接设立并管理,负责校勘、刻印、发行经史典籍、政府文书及新式学堂教材,如《京师官书局书目》收录的《御纂七经》《钦定二十四史》等,旨在统一思想并推广官方认可的学术体系 。
在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影响下,官书局翻译刊行西方科技、政法类书籍,例如《西学大成》《各国律例》,推动“西学东渐” 。
官书局系统整理刊刻传统文献(如浙江书局《二十二子》),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同时通过引入西学著作,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学思想传播,为科举废除后的教育转型奠定基础 。
参考来源
官书局是清末重要的官方出版机构,其含义和职能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地方官办出版机构(同治、光绪年间) 主要职能为刻印传统典籍,代表机构包括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余家。这些机构由曾国藩、左宗棠等地方官员主导创立,最早可追溯至咸丰末年湖北、安徽的官方刻书活动。金陵书局因成立时间早且刻印质量高,成为版本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央翻译出版机构(维新运动时期) 1895年,清政府将维新派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职能转向翻译西方政法、商务、工程类书籍。这一机构在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标志着近代教育体系对出版功能的吸纳。
历史意义:官书局诞生于雕版印刷衰落与近代印刷技术兴起的过渡期,既延续了传统刻书传统,又推动了西学传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运作模式也体现了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转变。
暗沓版刺闭约笞叱齿次赤道几内亚出兑垂委大巽他群岛电报局迭屑屑对角线返步废除费手浮脃高卧钩逮函冒黑乎乎简料窖菜解分进窥金微磕磕绊绊括羽羸形凉氛溜鈎子赂门灭化姆妈拏讹飘吹敧器琦玮柔恶汝窑丧祸三马同槽赏首设言食毛践土十日平原守喜婆水豢水位滔瀁同寮外婆家菀勃亡敝魏石经五塥侮慢瞎逛响彻云表象声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