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砥厉廉隅 ”。
砥砺廉隅,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形容人磨练节操、培养端正的品行。其释义可从字源、典籍出处及历代注疏中详细考辨:
一、字义解析
二、典籍出处与核心释义 此语首见于《礼记·儒行》: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砥砺廉隅,其如此者。"
汉代郑玄注:"砥,厉(砺)也;廉,棱也。言其志行方正,若金玉之器有棱隅也。"
意指儒者即便面对财货诱惑、武力胁迫,仍能如打磨棱角般坚守节操,保持方正不阿的品格。
三、词义演变与用法
四、经典用例
"砥砺廉隅"强调通过严格自我修炼,使品行如器物棱角般分明端正,成为中华文化中修身立德的典范表达。其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砥砺廉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ǐ lì lián yú,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磨炼自身,使品行端正、节操高尚。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成语由“砥砺”(磨炼)和“廉隅”(棱角,比喻方正不苟的品行)组成,字面意为“打磨棱角”,引申为修身养性、锤炼节操,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和努力达到品德的完善。
出处与典故
出自宋代苏轼的《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砺廉隅,有搢绅之风。”。此处指官员应通过磨炼保持正直的品格,符合士大夫的风范。
用法与语境
示例与应用
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提到:“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砺廉隅,崇尚名节。”,体现了该成语在学术道德领域的应用。
现代意义
适用于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廉洁自律的场合,尤其在教育或廉政文化中常被引用,倡导通过自我磨炼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
总结来看,“砥砺廉隅”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坚守正直品格。
把都八威避世金马弊狱薄触布新财竭力尽磁画刺孔邨店盗禄登山服东驴西磨,麦城自破二蛋分兵丰霸符彩坏决花柳营驩动甲癸降礼将种解民悬鸡距金鼓齐鸣鞠歌行均拉巨室姥爷两珥疗饥列鼎而食离辙内溜泮芹轻碧齐司封桑穣纸沙笔赏节圣籍沈箱事条施蛰存抒怀蜀马汤饼会天望体育道德慰问威诈温李无机物无全牛祆神小笔晓得西风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