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房屋、水井等建筑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猋骑蚁聚,轻兵鸟集,竝践禾稼,焚爇閭井,虽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 唐 王维 《淇上田园即事》诗:“日隐桑柘外,河明閭井间。” 唐 韩愈 《唐正议大义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古之老於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屨来往也。”
(2).闾里,居民聚居之处。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閭井。” 宋 梅尧臣 《送仲文》诗:“三年不出户,孝行閭井闻。”《明史·赵世卿传》:“ 世卿 復言脂膏已竭,閭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不及今罢之,恐后将无及。”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裁官》:“这官呵,无补圣明高,倒不如废却了,閭井息喧呶。”
“闾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含义强调具体的居住设施,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
此时“闾井”更侧重社会聚居的抽象概念,如: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部古籍例证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闾井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闾”和“井”。
“闾”字由门部和女字旁组成,共有8个笔画;“井”字由二次半部组成,共有4个笔画。
闾井这个词语主要出自于《尚书•周书•卜居》:“康叔牛闾井,胥徙之,逮于神。”其中“闾井”意为“康叔的水井”,表述了康叔迁徙家居时所带走的重要器物之一。
闾井的繁体字为“閭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革。对于“闾井”这个词语,古时候的汉字写成:“闠井”。
1. 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闾井,供应生活用水。
2. 这座村庄的闾井非常古老,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闾井的组词有:闾地、闾候、井盐等。
闾井的近义词有:水井、家井、村井。
闾井的反义词是“无井”,表示缺少井水的状态。
不识大体不在乎长告长沙谌训抽穗厨仓出倒垂听吹嘘倒生订义斗蚀睹著知微防波堤废兴风布風閨风云浮起富在知足宫闼龟孙姑嫂寒鉴焊铁含蕴鹤发松姿讳字魂劳梦断建櫜叫价界稻接头警告拘缠科松魁脍垄作毛房门禁妙境愍伤贫瘦破孝前筯七松家曲解诎伸上第噬脐莫及戍夫阘顿脱白挂绿为患危急存亡妩媚物在人亡庠校县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