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鹿洞书院的意思、白鹿洞书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鹿洞书院的解释

宋 初四大书院之一。在 江西 庐山 五老峰 东南。 唐 李渤 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 白鹿先生 。后 渤 任 江州 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 南唐 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 宋 初改称白鹿洞书院。 朱熹 为 南康军 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 明 清 仍为书院。《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 南康军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復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明 王士性 《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 五老峯 下,始自 南唐 ,以 李善道 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 宋 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 晦翁 过化之处,巖壁间多遗手泽。” 清 赵翼 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 白鹿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其名称源于唐代文人李渤隐居时豢养白鹿的典故,因地处山谷形似洞窟而得名。书院始建于南唐昇元年间(公元940年),初为“庐山国学”,宋代朱熹重建后成为理学传播中心,确立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纲领(《白鹿洞书院揭示》)。

作为儒家文化圣地,白鹿洞书院现存建筑群包括礼圣殿、御书阁、明伦堂等,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院内藏有历代碑刻120余方,其中《白鹿洞歌》碑文为明代紫霞真人手书,兼具文学与书法价值。1988年,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相关文献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

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白鹿洞书院志》等古籍善本,记载了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大家在此的讲学活动。现代学者通过《中国书院史》等专著系统梳理了其教育理念对东亚儒学圈的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机构,其名称、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名称由来

因唐代李渤隐居庐山时豢养白鹿而得名。李渤曾在此读书,人称“白鹿先生”,其隐居地被称为“白鹿洞”。南唐时期在此设立“庐山国学”,宋代扩建后正式定名“白鹿洞书院”。

二、地理位置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占地约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群沿贯道溪呈串联式布局,坐北朝南,以明、清风格为主,含御书阁、明伦堂等标志性建筑。

三、历史沿革

  1. 唐代起源:原为李渤兄弟读书处,后发展为游览胜地。
  2. 南唐兴学:940年南唐朝廷建立“庐山国学”,成为中央官学分支。
  3. 宋代鼎盛:南宋朱熹重建书院并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确立其理学传播中心地位,成为“四大书院”之一。
  4. 元明清变迁: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清末改为学堂,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文化意义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九江文旅部门发布的官方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滩鼻笑曹公陈陈持拔刺断蛾蛾二马虎父母官宫傅贵称龟灼国宾馆蔊菜鹤鬓黑米黄白之术画隐胡博词活把戏检修矫令九升巨蠹可惮劳剧里端灵篆流标马环梅领牛力攀教谦托晴天霹雳清吟歧趋骑上老虎遒忽启征驱放攘讨闰益赏恋闪倐声域十八变衰离衰葸思企宋方松腻苏梅唆说擡亭天和挑刀走戟委职我黼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