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前蜀 贯休 《樵叟》诗:“担头担箇赤瓷甖,斜阳独立濛笼坞。” 清 吴允嘉 《浮梁陶政志·景镇旧事》:“ 万文恭 士和 ,故师事 唐荆川 ,其蒞 江西 饶州 任, 唐 赠以双瓷甖。”
“瓷罂”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í yīng,指用陶瓷制成的小口大腹容器,主要用于盛放酒、水等液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解释
瓷罂由“瓷”(高岭土烧制的器物)和“罂”(小口大腹的瓶状容器)组成,字面含义为“陶瓷制的小口大腹容器”。
用途
主要用于盛放酒、水等液体,常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例如:
部分资料提到“瓷罂”可能被用作成语,比喻“美好的容器或其中盛放的美好事物”。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实物案例,可参考《浮梁陶政志》等古籍。
瓷罂,指的是用瓷质制成的瓶瓮,通常用来盛放香水、药液等物品。它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存储和展示珍贵的液体,被视为一种奢华的器皿。
瓷罂由两个部首组成:瓦(wǎ)和缶(fǒu)。
根据《康熙字典》,瓷罂的总笔画数为23画。
瓷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唐朝时期,由于盛产优质的瓷器,瓷器制作技术大为发展。瓷器的制作与创新促进瓷罂的出现。瓷罂由于其华丽的外观和珍贵的材料,很快成为了贵族和皇室所钟爱的收藏品。
瓷罂的繁体字为「瓷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瓷罂的写法会稍有不同。例如在金代的《玉篇》中,瓷罂的写法为「瓷缾」。换句话说,古代书法家在书写时较常用「缾」而不是现代字体中的「罂」。
1. 他从皇室的收藏中发现了一只珍贵的瓷罂。
2. 博物馆里展示的古代瓷罂令人叹为观止。
瓷罂宝贝、瓷罂制作、瓷罂香炉
瓷瓮、瓷瓶、瓷壶
木杯、铁罐、陶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