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从礼法、礼仪。《文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旧注:“止,礼也。”
“顺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指顺从礼法、礼仪,强调遵循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例如《文选·张衡<思玄赋>》中的“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旧注明确解释“止,礼也”()。
单字解析
语境与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学或典籍中,描述人物遵守礼制或规范的行为。如张衡在赋中通过“顺止”表达自我约束、遵循法度的态度。
注意事项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极低,且目前可查证的来源多为网络词典,缺乏权威文献的直接释义。若需学术引用,建议进一步考证《文选》等古籍原文及注疏。
建议对古汉语词汇感兴趣者,可结合《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深入探究。
顺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顺从和限制。它表示在某种限制条件下,顺应指令或者遵循某种规定。
顺止的部首是止,笔画数为10画。
顺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这个词的含义源自于古代人们对顺应和限制的观念,后来形成了现代的用法。
顺止的繁体字是順止。
在古代,顺止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写法可以参考古代文献和字典。
1. 老师要求学生们顺止做作业,不要抄袭。
2.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应该顺止遵守防疫措施。
1. 顺循:遵循某种方式或规定。
2. 顺从:听从命令或遵守规定。
3. 顺应:适应、顺从。
4. 顺势:按照事物的趋势行事。
5. 顺理:按照合乎情理的道理行事。
1. 遵守:遵循、遵照。
2. 服从:听从、顺从。
3. 从命:顺从他人的命令或指示。
1. 违抗:违背、抵抗。
2. 不顺:不遵守、不从命。
3. 不限:无限制、不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