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册的意思、方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册的解释

[ancient books]

圣贤事业,俱在方册。——韩愈《与孟尚书书》

详细解释

简牍;典籍。 汉 蔡邕 《东鼎铭》:“保乂帝家,勛在方册。” 唐 张九龄 《贺赦表》:“臣闻古之王政,虽在方册,将崇旧典,必俟圣君。”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方册》:“方册云者,书之於版,亦或书之竹简也。通版为方,联简为册。” 明 张宁 《方洲杂言》:“ 唐举 、 许负 而下,载诸方册者皆其验者,不验而弗传者尤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书写用的简牍汇编,后引申为典籍、文献的总称。以下从形义演变、权威释义及古籍用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字形结构与本义溯源

「方」 本指方形木牍(单片书写载体),「册」 象形竹简编连成卷之态(《说文解字》:「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二者结合指编连成册的方形简牍,为先秦至汉晋时期主要文献载体。

权威佐证: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427页明确释义:「方册,指简牍。古代书写于方版或编连的竹简上,故称。」(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词义演变与典籍代称

随着简牍时代终结,「方册」从具体书写载体演变为经典著作的象征,成为文化传承的符号。北宋程颢《程氏遗书》云:「方册所载,无非圣贤之言。」此处即以「方册」代指儒家经典。

古籍例证: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须是看著那方册上字。」(来源:中华书局《朱子语类校注》)


三、现代词典释义与定位

权威辞书均强调其双重内涵:

  1. 物质载体义:编连的简牍(如《辞源》修订本释义)
  2. 文化象征义:典籍文献(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81页标注「泛指典籍」)

    学术参考:

    王力《古代汉语》指出:「方册并称,实为简牍制度之遗存。」(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教材)


四、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方册」承载中华文明从物质载体到精神符号的升华,其价值体现在:

网络扩展解释

“方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方册(拼音:fāng cè)原指古代的简牍、典籍,即记载圣贤思想或历史文化的书籍。例如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提到:“圣贤事业,俱在方册。”


二、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

    • “方”指书写用的木板,“册”指串联的竹简。古代将文字刻在木板或竹简上,合称“方册”,后泛指书籍。
    • 例如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提到:“通版为方,联简为册。”
  2. 引申意义

    • 作为成语时,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掌握多种技能和知识。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先王圣化,布在方册”。

三、历史出处与用例


四、现代用法

现代多用于形容经典著作或博学之人,例如:“他的学识如方册般渊博。”
(注:如需查看更多历史用例或完整文献,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膀臂胞裹杯衔边韩冰解云散博士祭酒彩乘财马超羣拔类冲犯传刍垂帷春红女寸铁在手刁头地狭人稠忿嫉府朝感戴二天裹袱故众涵涵好客和退夹衣急叉白脸急鬭揭举进谋居官橘化爲枳量子力学柳仪曹立扎戮没买闲篾巴灭口民田拿云攫石盘陀蒲蠃欺蠹清畅穷宙确讯穰俭儒墨搔摸删约诗囊石玉昆题位稳拿物理量象鞮小的訢合吸积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