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称阴间记录人在世所行善恶的簿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乃命先过戊申録。録如人间词状,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纪,下6*注生月日,别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功过,日下具之,如无,即书无事。 赵 自窥其録,姓名、生辰日月,一无差错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戊申録汉语 快速查询。
“戊申録”是一个古代宗教或志怪文化中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指阴间记录人在世善恶行为的簿册。其名称中的“戊申”可能与干支纪日或特定日期相关,但具体来源暂未明确。
根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记载,其格式类似人间文书:
该概念反映了古代因果报应观,认为人的行为会被超自然力量记录并作为死后审判依据,与道教“功过格”、佛教“业镜”等思想有相似性。
建议进一步查阅《酉阳杂俎》原文或道教典籍以了解深层文化内涵。
《戊申録》是指一本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明代末年朱棣建立明成祖朝后的政治和军事情况。
《戊申録》的拆分部首是戈(㇆)、申(田)和金(钅)。其中,戈(㇆)表示戈矛,申(田)表示田地,金(钅)表示金属。
《戊申録》的总笔画数为25画。
《戊申録》最早是由明朝官员刘基编纂,后来又有后人进行整理和修订,形成了现存的版本。
《戊申録》的繁体字为《戊申錄》。
古时候,《戊申録》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的形状和结构并未改变。
1. 他研究了《戊申録》,对明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戊申録》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朱棣的重大事件。
戊申、録记、明朝、朱棣、历史、政治、军事、编纂
记述、纪实、编年史、史料
虚构、小说、传说、神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