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磁器的意思、磁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磁器的解释

本谓 磁州 窑所产的瓷制品。后泛指瓷制器具。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嘉靖 初,籍没 朱寧 货财……锡器磁器三百扛。”《红楼梦》第三七回:“总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器,没处撂的古董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磁器(瓷器)是汉语中常见的器物名称,其核心含义指以瓷土、高岭土等材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皿或艺术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解释,"磁"在此为"瓷"的通假字,现代规范用字为"瓷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则标注该用法始见于宋元文献。

从工艺角度分析,磁器需具备三大特征:原料为含铝硅酸盐的瓷土、烧成温度高于1200℃、胎体呈现玻化或半玻化状态。其物理性质可量化为: $$ rho geq 2.4 mathrm{g/cm} 吸水率 leq 0.5% $$ 该标准参照《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1)对成熟瓷器的理化指标定义。

历史发展层面,磁器制作可追溯至商代原始瓷,至东汉完成从陶到瓷的转型。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代表传统磁器工艺巅峰,相关考古证据详见《景德镇陶录》清代蓝浦著本。

在文化符号系统中,磁器被赋予"声如磬、明如镜、薄如纸、白如玉"的审美标准,该表述源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现代工业标准则依据GB/T 5001-2018《日用瓷器》规范铅镉溶出量等安全指标。

网络扩展解释

“磁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磁器(拼音:cí qì)指以瓷土、黏土或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上釉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器具。它既包括日用器皿(如餐具、茶具),也涵盖装饰品(如花瓶、瓷像)等。

二、历史与词义演变

  1. 本义:最初特指中国河北磁州窑生产的陶瓷制品,因该窑以白地黑花的特色闻名。
  2. 泛化:后逐渐成为“瓷器”的通用代称,泛指所有瓷制器物。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磁器”即指瓷器。

三、制作工艺

四、文化意义

磁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常作为礼品、收藏品或装饰品,体现了古代工艺技术与审美追求。例如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彩瓷等均属磁器范畴。


注:现代汉语中,“磁器”与“瓷器”常混用,但在专业语境下,“磁州窑”相关制品仍保留“磁器”的特定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

班禅额尔德尼背珥鞭磔别材别流不可胜数不死面操弄长侯怊怊蛏子赤溟迟暮喘吁辞诉刀门发狠发艳抚稚感唏咯碌絙级果仁国有资产闳阔黄连树火纸筒讲经説法减竈郊礼筋脉桊杯猫头鞋铙吹碾房蓬室蓬头散发平乱琵琶槽挈持奇厖福艾螼螾蜷曲屈贾乳化散花天女森伯呒啥生田十三月守母书剑通古斯通疏伟懋唯唯否否武刚车项羽本纪仙灶消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