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貌的意思、辞貌的详细解释
辞貌的解释
言语和姿态。《后汉书·马融传》:“﹝ 马融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嚮意於卑辞貌、烦饗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貌的解释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外观:全貌。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辞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言语(辞)和姿态(貌)的结合,常用于描述人的整体言行表现。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构成拆分:
- 辞:指语言表达、文辞或言辞()。
- 貌:指仪态、外貌或举止()。
- 合称表示语言表达与行为仪态的结合,强调内外统一的修养()。
-
应用场景: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评价人物的综合素养,如《后汉书》记载马融“为人美辞貌”,即称赞其言辞和仪态俱佳()。
- 宋代曾巩在墓志铭中批判官场中“卑辞貌”现象,指刻意用谦卑言辞和姿态迎合他人()。
二、延伸内涵
-
社会礼仪功能:
- 古人认为“辞貌”是交际中的重要工具,既需言辞得体,也需仪态庄重,体现对他人和场合的尊重()。
-
与个人修养关联:
- 优秀“辞貌”常被视为德才兼备的体现,如马融因“美辞貌”被赞有“俊才”()。
三、现代适用性
“辞貌”作为古汉语词汇,现代较少使用,但其内涵可对应“言行举止”或“沟通仪态”,适用于礼仪、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曾巩文集》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辞貌(cí mào)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辞和表情。按照汉字的拆分规则,辞貌的部首是言字旁加上了一个卯字旁。它的总共有10个笔画,包括了一横、一竖、五撇和三捺。
辞貌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据说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籍中。在繁体字中,辞貌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辞貌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是“辭貌”(辞字的旧字形是“辭”),而在隋唐时期的岳阳楼刻石中则写作“辭貌”。这充分说明了汉字书写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辞貌的例句:
1. 他的辞貌真实而动人。
2. 她通过改变辞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学会控制辞貌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
一些与辞貌相关的词语包括:
1. 语态:指说话的态度或情绪。
2. 表情:指脸部肌肉和眼睛的变化,用于表达情感。
3. 笑容:指面部的微笑表情。
反义词是与辞貌相反的词语,例如:
1. 寡言:指话语不多,不善言辞。
2. 面无表情:指面部没有明显的感情表达。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伯王出留出律从声村泼殚谋戮力耽盘堕懈房状風鎬風魔九伯分巡道浮法玻璃负乡耿烈贯轶骨骾归首规行矩止鼓铸翰池喊冤叫屈好交衡鹿合尊洪算回天徼名计省眷惠蠲销剧本絶恶君子协定靠山蝲姑老臊胡罍樽六郎挛牵鹿醢氓蚩男高音挪动奴子批鳞贫顇剖晰谦幼绕圈子善荐失音守土有责疏俊四左逃路铁丈夫头陀行毋句象龙县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