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首的意思、归首的详细解释
归首的解释
归降;自首。《后汉书·李固传》:“於是贼帅 夏密 等敛其魁党六百餘人,自缚归首。” 三国 蜀 诸葛亮 《南征表》:“初谓 高定 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新唐书·王君廓传》:“ 君廓 见使,谬为欲归首者。”
词语分解
- 归的解释 归 (歸)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媙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 首的解释 首 ǒ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出头
专业解析
“归首”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归首”由“归”与“首”构成会意结构。《说文解字》释“归”为“女嫁也”,后引申出返回、归附义;“首”象形头部,引申为自陈罪状。《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归降自首”,特指古代罪人主动投案或敌将率部归顺的双重语境。
二、分字解析
- 归:甲骨文作“婦人持帚”,本指女子出嫁,后衍生“返归”“归属”等义(《甲骨文字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 首:甲骨文象人首带发形,《尔雅·释诂》注“首,始也”,此处取“自陈初始之罪”的引申义。
三、文献例证
《后汉书·李通传》载“不敢归首”,此处指畏惧归降;《资治通鉴·晋纪》用“帅众归首”,则特指将领率众归顺朝廷。两例均体现古代军政场景中的特殊用法。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史书及公牍文书,现代汉语中已被“自首”“投诚”等词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军事史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归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归降:指主动投降,多用于军事或政治斗争中弱势方停止抵抗,归顺对方。如《后汉书》记载“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
- 自首:指主动向官方投案,承认过错并接受处置。如《新唐书》提到王君廓“谬为欲归首者”。
二、历史用例
- 军事归附: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南征表》中提及高定“当归首以取生”,指敌军首领穷途末路时投降求生。
- 犯罪自首:唐代文献中记载的“归首”行为,多与主动投案避免更大惩罚相关。
三、词源与结构
- 单字解析:
- “归”含“返回、归属”之意(如归国、归附);
- “首”指“头部”,引申为“领头者表态”,象征彻底服从。
- 组合含义:二字结合后,既表达“回归归属”的主动性,也隐含“以首级示诚”的古代投降仪式。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文学语境,日常口语中已被“投降”“自首”等白话词汇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晻霮鳌钓巴拉圭报珠备预不甘参天贰地缠髻儿孱微驰指初服初献定舍东堂梦豆瓣儿酱二元论封王干风公共事业关禁故二归死黑白花下子会得牋修氒株倨僈科察腊八米烂肠草老虎头上扑苍蝇累叶镰采砢么律吕緑呢大轿緑女红男渺緜米酒谋孙内傅脐梗启轮衾裯妾宂官鋭藻史科戍旗肆诋笋石太丘道广土电影缃梅小日月櫹橾夏种蟹篝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