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o round and round]∶走迂回曲折的路
人地生疏,难免绕圈子走冤枉路
(2) [make a detour]∶比喻不照直说话
事已至此,不要再绕圈子了
(1).走迂回曲折的弯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本来一早就进城的,因为绕了这大圈子,闹到十一点鐘方才到家,人也乏了,歇息了好一会。”
(2).比喻说话不直捷了当。 沉从文 《老实人》七:“ 自宽君 见女人已不即于要从自己包围中逃出,想怎样来一说就更使女人认出自己是与浪子全异的人物,就绕圈子说是这里图书馆曾到过不?”
“绕圈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指说话或处理问题时故意拖延、迂回,不直接表达或解决。其核心特点是“不直截了当”,既可用于具体行为(如绕路),也可用于抽象表达(如语言暗示)。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通过绕路情节暗喻处事低效。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绕圈子》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说话或做事情拐弯抹角,不直接表明意思,而是迂回曲折地引导对方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绕圈子》这个词由“纟”和“囗”两个部首组成,它的笔画数目为9画。
《绕圈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新唐书·郭子仪传》一书中,用来形容郭子仪筹划攻打洛阳的战略。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回避直接表达或办事中采用迂回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方式。
《绕圈子》的繁体写法为「繞圈子」。
在古代汉字中,《绕圈子》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譬如,有的文献中使用“纕”代替现代的“纟”。
1. 他总是喜欢绕圈子,不愿意直接回答问题。
2. 不要绕圈子了,直接告诉我你的意思。
绕远路、绕过、绕道、绕弯子、绕脑袋等。
拐弯抹角、转弯抹角。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