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律的意思、词律的详细解释
词律的解释
(1).文词的格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太祝<同诸君游园湖见寄>》:“日予谬词律,答句嗟芜累。” 清 王闿运 《<比竹馀音>序》:“既患学者粗率,颇教以词律。”
(2).词的格律。 清 万树 有《词律》二十卷。
词语分解
- 词的解释 词 (詞)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专业解析
词律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文学与语言学角度阐释:
一、诗词格律(文学范畴)
指词的创作格式与声韵规则,包含字数、句式、平仄、用韵、对仗等规范。
权威释义:
“词律”即词调所规定的格律,包括词牌固定的字数、句法、平仄及押韵方式。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典型特征:
- 词牌限定:如《沁园春》双调114字,前后阕各四平韵。
- 平仄交替:依据词牌调式严格安排平仄声调,如李清照《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仄声叠用。
- 用韵灵活:可平仄通押或换韵(如辛弃疾《菩萨蛮》每两句一换韵)。
历史背景:
清代万树编撰《词律》二十卷,收录660词牌,1180余体,系统整理唐宋词格律,成为词学研究基石 。
二、构词规律(语言学范畴)
指汉语词汇的构成法则,包括词素组合、结构类型及语义演变规则。
权威释义:
“词律”指词语内部的结构规律,如合成词的联合式(“道路”)、偏正式(“火车”)等构型。
来源: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核心分类:
- 形态结构:单纯词(单音节“山”)、合成词(复合式“地震”、派生式“老师”)。
- 语义关联:同源词(“柔”与“弱”)、同素词(“安心”与“关心”)。
学术价值:
双重释义体现了汉语从文学创作到语言本体的研究纵深。清代《词律》确立了文体规范,而现代语言学则揭示词汇生成机制,二者共同构成汉语研究的立体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词律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
一、基本定义
词律包含双重内涵:
- 音律:指与词乐相关的音乐规范,包括乐律、宫调、曲式等,与唐宋时期的音乐体系直接关联。
- 格律:指词的文字格式规范,涉及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文本结构规则,这是后世研究词体的核心内容。
二、历史发展与文献
- 起源与演变:早期词律以音律为主导,但随词乐失传,格律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清代万树编纂的《词律》(二十卷)系统整理了660个词牌的1180种体式,成为格律研究的里程碑。
- 重要典籍:除《词律》外,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进一步扩展了词调分类,成为后世填词的主要参考。
三、词律的结构要素
- 字数分类: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 平仄与句式:每个词牌有固定的平仄组合和句子结构,如《菩萨蛮》包含四组平仄交替的七言句。
- 用韵规则:存在押平声韵、仄声韵或平仄转换等多种形式,如《满江红》通押仄韵。
四、现代应用与意义
- 文学创作:指导传统诗词写作,如李清照强调词律与情感的协调。
- 语言研究:分析汉语音韵演变,例如通过词律反推古代语音特点。
- 文化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词律研究助力古典文学的现代诠释。
五、延伸阅读建议
若需完整词牌格律表,可查阅《钦定词谱》或《白香词谱》(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林宝珥遍行襞绩禅宗趁饭车轵楚女真处之晏然琮璧当面锣,对面鼓黨項电表钓采斗旗豆丝短券遁化督署遏密八音枫鬼跗蕚连晖黻领浮淫割欢椁柩故券咍口讳所婚书火居祸在旦夕籛彭解词惊壮空精懬废鳞鱽舲船赂地盲风蒙杂内耳磞硠迫恐破竹建瓴迁幸轻扇秋尝区盖三星约绳武石竈黍田四三四种松毛统会巍峻雾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