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玦的意思、赐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玦的解释

(1).赐给玉玦。谓斥逐大臣。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平生壮气凌霄汉,雄心未肯销灭,喜忠义再陪弭笔,姦佞终教赐玦。” 明 杨珽 《龙膏记·访旧》:“向年 元载 赐玦之时,其女 湘英 ,没入我家。”

(2).赐给玉玦。表示优宠。《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繇 报书曰:‘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玦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特定行为,具有双层文化内涵。从词义构成看,“赐”指上位者给予的恩赏,常见于君王对臣属的封赏行为(来源:《汉语大词典》);“玦”为环形有缺口的玉佩,《说文解字》释其形制“如环而缺”,象征决断与分离(来源:《说文解字注》)。

在先秦礼仪中,赐玦被赋予特殊政治寓意。《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晋献公赐太子申生玦,暗示其需自决行事,此类行为常见于君主对臣子表达态度(来源:《左传译注》)。《荀子·大略》更明确指出“绝人以玦”,说明其作为断绝关系的信物功能(来源:《荀子集解》)。

该行为在汉代演变为丧葬礼仪符号,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玉玦多置于棺椁周围,印证《周礼》所述“以玦示诀”的丧仪制度(来源:《汉代丧葬制度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赐玦的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既可表达激励决断,亦可暗含疏远之意,这种双义性使其成为古代政治博弈的隐喻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赐玦”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斥逐大臣的象征
源于《荀子·大略》记载的古代礼仪制度。大臣若被放逐,君主会赐予“玦”(环形有缺口的玉器),表示断绝关系;若召回则赐“环”(完整环形玉器)。杨倞注:“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可见“赐玦”是君主驱逐臣子的信号。

2. 表示优宠的赏赐
玉玦本身是贵重礼器,在某些场合(如封赏、嘉奖)中,君主赐玦可能象征对臣子的器重或特殊恩宠。这一用法需结合具体历史文献案例进一步佐证。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荀子》《史记》等典籍原文或权威注解深入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布宝校笔酣墨饱笔帖式鄙厌残釭长翟扯首春日麤粗单悃登心彫饬砥厉名号防不及防防患未然方絜番藷纷霏俘级干着急骨相见亲兼物揭开鯨背尽心知性进修生羁戍酒树记敍文急景军牢亢拒抗棱客战緑卿埋匿麦子漫反射明法审令内行厂排污戕生弃农经商苒惹入朝桑梓礼十款天条释劳水劔宋玉田所除琐谈筒车托书物体县父母仙郎先忧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