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次公的意思、次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次公的解释

(1). 汉 盖宽饶 字 次公 。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 平恩侯 许伯 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 宽饶 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 许伯 亲为酌酒,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道:“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 汉 黄霸 亦字 次公 。 霸 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宋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时復中之 徐邈 圣,毋多酌我 次公 狂。”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马右丞》诗:“尽道 次公 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

(2).排行第二者之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头滚》:“后其次公就荡6*妇宿,罹杀身之祸,其兆於此耶?”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次公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次公”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指代刚直高节之士

源于汉代官员盖宽饶(字次公)的典故。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曾拒绝参加平恩侯许伯的新居宴请,后虽受邀前往,仍保持气节,直言“我乃酒狂”。丞相魏侯因此评价他“醒而狂”。后世以“次公”代指清廉刚正、气节高尚的官吏或士人,例如清代赵翼诗句“次公意气醒而狂”即用此典。

二、表示排行第二

古代常用于对家族中排行第二的男性的称呼,如《聊斋志异·头滚》中提及的“次公”即为此意。

补充说明

“次公”的衍生成语“次公意气”,也借指刚直者的气度,多见于诗文引用。需注意语境区分具体含义,文史作品中多与气节相关,而日常使用可能仅指代排行。

网络扩展解释二

"次公"是一个汉字词组,常用于描述某些场合或事物的次级、次要、较不重要的状态或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次(一横丨,二竖丨,三横丨,一竖丨)和公(一横丨,一竖丨,一横丨,一撇丿)。 来源:次公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在古代汉语中,次与公常被用来表示地位、排名、级别等的次序关系。 繁体:次公(次公)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并没有规范的汉字书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次公的写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句:他在公司中只是个次公之辈。 组词:次公一词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但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相应的组合。 近义词:二等、劣等、下等 反义词:首席、一等、上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