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楼的意思、李书楼的详细解释
李书楼的解释
唐 李磎 的外号。《新唐书·李磎传》:“ 磎 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李书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磎 著书百卷,号‘李书楼’,后追赠司徒。”
词语分解
- 李的解释 李 ǐ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 书楼的解释 .供藏书读书的楼房。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诗:“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咏》:“青纱臺上起书楼,緑藻潭中繫钓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七场:“ 梁兄 ,这里不
专业解析
经核查权威汉语词典资源,目前《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均未收录"李书楼"作为独立词条。该词可能属于特定领域或地方性用语,现基于汉语构词法及文化背景分析如下:
一、字义解析
-
李(lǐ)
- 本义为落叶乔木,果实称李子。在姓氏文化中为中国第二大姓,源自嬴姓,始祖为皋陶(舜帝时大理官)。
- 延伸义:常借指文人群体(如"李杜"指李白、杜甫)。
-
书(shū)
- 核心义为"书写;文字记录",引申为典籍(如《尚书》)、书信(《说文解字》:"書,箸也")。
- 文化意象:象征知识传承(如"书香门第")。
-
楼(lóu)
- 指多层建筑,古代多用于藏书(如宁波"天一阁")、观景(如岳阳楼)。《说文》:"樓,重屋也"。
二、词义推测
结合构词成分,"李书楼"可能指向以下含义:
-
藏书建筑
- 或指李姓家族所建的藏书楼(如清代李文田的"泰华楼"),体现传统藏书文化。
-
人物别号
- 古代文人常以"书楼"为号(如明代学者胡应麟号"少室山人",书斋名"二酉山房"),"李书楼"可能为李姓学者的雅称。
-
地方风物
- 部分地方志中偶见以姓氏+功能命名的建筑(如"王家祠堂"),可能指某地李姓捐建的书院或藏书阁。
三、学术建议
若需精准释义,可进一步查阅:
- 地方文献:《中国地方志集成》《著名图书馆藏稿钞本方志丛刊》
- 姓氏专著:《中华姓氏大典》(袁义达主编)
- 古籍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www.nlc.cn)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国藏书楼》(任继愈主编)等学术著作,未引用网页来源以保障信息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李书楼”是唐代人物李磎的外号,因其家中藏书丰富且学术成就显著而得名。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与背景
- 核心含义:指唐代官员、学者李磎(生卒年不详),因家中藏书极多(超过万卷)且著述颇丰,被时人称为“李书楼”。
- 延伸含义:后也用于代指藏书丰富的人或场所,并成为博学之士的雅称。
2.历史出处
- 《新唐书·李磎传》记载:“磎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李书楼’。”
-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补充其著述成就:“磎著书百卷,号‘李书楼’,后追赠司徒。”
3.补充信息
- 藏书规模:唐代万卷藏书的规模极为罕见,侧面反映李磎的学术地位。
- 后世评价:这一称号不仅是对其藏书量的赞誉,也隐含对其学识的敬仰,类似“行走的图书馆”。
其他说明
需注意,现代文献中偶有同名人物(如烈士李书楼),但与本词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山水电站宝相枝宾戚苍兕纯阴怵息麤缯当衢电讯吊赙定点法莲腹心相照瓜畴规随过夜红鱼惶惭缓急祸鸟火竈检谱角觝郊见郊畤金鼓喧阗饥疫俊骨君子军看活连舫龙牙轴鹿鹿纳拜跁跒频频告捷芊瞑憔瘁青丘缴球后邱索耆英社诠发搔掐沙鷄山姜山情收贿四川省随乡入乡遝冈复岭桃花菊塔器天期瓦影维文仙门仙禽宵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