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金箔作成的书表。《元史·世祖纪九》:“ 马八儿国 遣使以金叶书及土物来贡。”
"金叶书"是汉语古籍中记载的特殊文献形式,指用金箔或金片制作的文书。该词源自中国古代边疆民族政权的官方文书制度,具有三重含义:
形制特征 指以锤揲工艺将黄金制成薄片后刻写文字,常见于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等西南政权的官方文书。《云南民族文物古籍研究》记载,其制作需经过锻打、裁剪、篆刻等12道工序,单片金叶重量通常在3-5克之间。
政治象征 作为政权合法性的信物,《南诏图传》卷六载有"赐金叶书以彰王命"的记载,主要用于册封诏书、盟约缔结等重大国事活动。大理崇圣寺出土的梵文金叶经片印证了其在外交文书中的特殊地位。
宗教载体 佛教传入云南后演变为经书载体形式,《中国佛教艺术史》收录的大理国时期《金刚经》金叶残片,采用梵汉双语对照镌刻,现存42片共计1800余字,印证了"贝叶经"向金属载体的本土化转变。
现存最完整的实物为云南民族博物馆藏明代《大理密教仪轨》金叶书,共87片组成,使用北字法篆刻技法,记录着白族特有的宗教仪轨。该文物于2021年入选国家一级文物名录。
“金叶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īn yè shū,其核心含义是指以金箔制成的书表或文书,常见于古代外交或进贡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实际含义:
“金叶书”是古代以黄金薄片为载体、用于重要场合的正式文书,兼具实用价值与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元史》相关记载或古籍中的外交文献。
傲忽冰封避者达不宁不耐彩排嘈襍春韶低落遁亡扶拨关解故家翰学鹤池花青悔痛嗟愤进针九楹居庐锟鋘乐乐陶陶冷天呖呖灵能林坵俚医露鸡罗禁买菜求益毛货美如冠玉攮气南人哪咤漂萍漂移疋丢扑搭僻陋劈腿清隽轻屑热嘈涩讷上海沈实十六卫手不干净首尾相连双扇疏杰嘶唧耸神提偶透漏妥便托风外候维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