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削的意思、黜削的详细解释
黜削的解释
罢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职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贜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苟非兹赋之讚咏,奚救当时之黜削?” 清 龙启瑞 《春秋王不称天辨》:“夫因天下之无王,而託王以行法,己又黜削之,而自干夫无王之罪。”
词语分解
- 黜的解释 黜 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削的解释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发(?)。刮削。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削剔。削职。削损。 像刀削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网络扩展解释
“黜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ù xuē,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罢免官职、剥夺权力或地位,通常用于古代政治或社会语境中。
- 黜:意为罢免、革除;
- 削:意为剥夺、削弱。
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官方或权威手段解除某人的职务或特权。
详细解释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因失职、犯罪等原因被朝廷罢免或降职,例如史书、文献中记载的官职变动。
例:唐代黄滔《陈皇后因赋复宠赋》中“奚救当时之黜削”,即指通过赋文挽救被罢免的境遇。
-
延伸含义
除官职外,也可泛指剥夺权力、地位或荣誉,如清代龙启瑞《春秋王不称天辨》中“黜削之,而自干夫无王之罪”,暗含对权威的否定。
相关文献与例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谢幼舆贜贿黜削”,批评因贪腐被革职的行为。
-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使用较少。
“黜削”是带有贬义色彩的书面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针对官职、权力或地位的剥夺行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黜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黜削是指剥夺、罢免、排斥、削减等意思的动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黜(丶、办、刀)削(尤、刀、丿、剃)。
来源:黜削是古代汉字的组合,黜意为罢免、削除,削意为削减、删减。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剥夺、罢免或排斥某人或某事物。
繁体:黜削(繁体字也是黜削)。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的黜削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和用法相同。
例句:他因************被黜削了党内职务。
组词:黜退、黜免、削减、黜陟。
近义词:解职、免职、开除。
反义词:任用、提拔、晋升。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