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辟邪的意思、天禄辟邪的详细解释
天禄辟邪的解释
传说中两种兽名。 汉 人雕石为像,置于墓前。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天禄辟邪字》:“右 汉 天禄辟邪四字,在 宗资 墓前石兽膊上……墓前有二石兽,刻其膊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 明 清 三品官墓碑,碑首刻天禄辟邪。参见“ 天鹿 ”。
词语分解
- 天禄的解释 .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
- 辟邪的解释 偏邪不正。《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古代传说中的神
专业解析
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瑞兽,常见于汉代墓葬艺术及宫苑装饰,具有驱邪纳吉的象征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文化渊源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溯源
-
天禄
- 字义:"天"指上天、神明;"禄"本义为福气、俸禄(《说文解字》:"禄,福也")。
- 合成词义:上天赐予的福泽,引申为象征祥瑞的神兽。《汉书·礼乐志》载"天禄"为镇邪灵物,其形象似鹿而独角,可攘除灾祸。
-
辟邪
- 字义:"辟"通"避",意为驱除(《说文》:"辟,法也");"邪"指妖祟灾异。
- 合成词义:驱避邪祟的猛兽。《后汉书·灵帝纪》注引:"辟邪,天禄兽也",其形类狮虎,双角或翼,主震慑凶煞。
二、文化内涵与功能
-
象征体系
二者常成对出现:天禄主纳福(招引祥瑞),辟邪主禳灾(驱逐不祥),构成阴阳互补的守护体系。汉代《西京赋》称其"挟邪作镇,吐符致瑞",体现古人趋吉避凶的宇宙观。
-
文物特征
考古实物中(如南阳汉画石、南朝陵墓石刻),天禄多独角昂首,辟邪双角怒目,均具狮身、鹰翼、虎爪等复合特征,反映图腾融合现象。其造型受西亚"格里芬"影响,经本土化后成为华夏祥瑞符号。
三、文献权威佐证
- 《十洲记》(东方朔):"聚窟洲有辟邪、天禄,獬豸之属",将其与神判兽獬豸并提,强化司法公正寓意。
- 《宋书·符瑞志》:"天禄者,纯善之兽,王者德盛则至",明确其作为政治祥瑞的符号功能。
- 《金石索》(清代冯云鹏):考据汉代宫阙"左天禄,右辟邪"的仪卫制度,印证其镇守空间的文化功能。
四、现代学术界定
据《汉语大词典》(1997)释义:
天禄:①天赐福禄;②汉代雕刻兽名,似麟而独角。
辟邪:①驱除邪祟;②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带翼。
二者并称时特指陵墓神道石兽,属"镇墓兽"范畴(《中国美术辞典》),体现生死观与礼制艺术的结合。
参考资料: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范晔《后汉书·灵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 张衡《西京赋》(《文选》卷三)
- 沈约《宋书·符瑞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冯云鹏《金石索》(清道光刻本)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 《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网络扩展解释
“天禄辟邪”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两种神兽组合,主要用于镇墓、驱邪和祈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天禄”和“辟邪”最初是两种独立的神兽,后常被并称使用:
- 天禄(独角):象征“天赐福禄”,与天命、禄位相关,寓意护佑逝者永享富贵()。
- 辟邪(双角):又称“貔貅”,以镇墓驱邪、祓除不祥为核心功能,守护墓主灵魂安宁()。
二、形象与功能
- 外形特征:两者均形似鹿,长尾,区别在于角的数量。天禄为独角,辟邪为双角()。
- 墓葬用途:汉代起被雕刻成石像置于墓前,兼具镇墓、祈福双重意义。如欧阳修《集古录》记载,东汉宗资墓前石兽刻有“天禄”“辟邪”字样()。
- 材质象征:石雕常用于墓葬,金属(如铜)制品则多见于镇宅招财()。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 汉代盛行:成为贵族墓葬标配,体现“事死如事生”观念()。
- 后世演变:明清时期,三品以上官员墓碑仍沿用天禄辟邪纹饰,象征地位与祥瑞()。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实例或文献记载,可参考来源、4、6中的考古与史料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百端待举白鯈襃厚踩缉常轨差悮程策陈玄赤留出律锄地捶打储价单丝不成线滴滴低贱堆焊繁晦废顿拱手听命瑰意琦行唤取煇焕谏省空妇房狂野葵藿倾阳龙池率情马明菩萨梦像闷腾腾邈思明戒敏智谬误抹稀泥平志潜精穷虎齐心并力奇缘牷牲群情激昂士饱马腾收悲寿乐贪脏枉法疼顾投手唾手可得伪学温惠五识相杂鲜眉亮眼霄房霞气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