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除丧的意思、除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除丧的解释

由着丧服变着吉服或由着重丧服改着轻丧服。《礼记·丧服小记》:“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也。” 孙希旦 集解:“期而除丧者,谓练而男子除首絰,妇人除要带,祥而总除衰杖也。”《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诸樊 元年, 诸樊 已除丧,让位 季札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高宗 除丧,予以礼部郎入读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除丧”是古代丧礼中的特定仪式,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恢复常服的礼仪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根据《礼记》记载,“除丧”是守孝期结束后,由穿丧服改为穿吉服或减轻丧服等级的仪式。例如《礼记·檀弓上》提到子夏在除丧后弹琴,但音调仍显哀伤,说明此时虽结束礼仪,情感尚未完全平复。

  2. 古代礼仪细节

    • 分阶段进行:根据《礼记·丧服小记》,除丧分“练”(小祥祭)和“祥”(大祥祭)两个阶段。例如“练祭”时男子去除首絰(丧帽),妇人解除腰帶;“祥祭”后则完全脱去衰服和丧杖。
    • 时间规范:古制中父母去世需守丧三年(实则25个月),期满后行除丧礼,如晋朝泰始年间记载帝王及群臣“除丧即吉”的实例。
  3. 历史文献例证

    •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诸樊在除丧后欲让位给弟弟季札,表明除丧标志着恢复正常社会活动。
    • 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及参与皇室除丧仪式,说明该礼仪在历代延续。
  4. 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除丧”引申为摆脱悲痛、恢复生活状态的心理过程,但此用法非传统核心含义。

“除丧”是融合礼制与伦理的仪式,既规范服饰变化,也反映古代对哀悼与生活过渡的平衡。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礼记》《史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除丧(chú sā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除去悲伤和哀痛。下面将简要介绍除丧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除丧这个词由“广”字部首和“午”字部首组成。它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 除丧一词最初来源于古代,是用来形容人们在失去亲人之后,逐渐从悲伤和哀痛中走出来的过程。除丧意味着减轻悲伤,恢复正常生活。 繁体字: 繁体字的除丧是「除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除丧的写法与现代不同。其中,「除」字在左边有一个上提的「而」字,表示除去;「丧」字在右边则写成「亡」字旁加上「各」字,表示失去。 例句: 他慢慢从亲人的离去中除丧,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 组词: 除丧可以组成许多词语,比如除忧、除恶、除害等,它们都有去除或减轻某种不好的事物的意义。 近义词: 除丧的近义词包括解忧、抚恤、安慰等,它们都表示减轻或消除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反义词: 除丧的反义词可以是楚楚、憔悴、痛恨等,它们表示增加或加重不愉快的情绪和痛苦。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