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斲的意思、雕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斲的解释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斲”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现结合权威词典及文献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释义 “雕斲”为动词,包含双重动作特征:“雕”指雕刻、修饰,“斲”(zhuó)同“斫”,意为砍削、凿刻。该词原指对器物进行精细雕刻与凿刻加工的过程,见于《汉语大词典》,多用于描述手工艺或建筑领域的精细制作。

二、引申义项

  1. 技艺层面:强调精工细作的工艺要求,如《考工记疏证》中引申为“匠心独运的技艺表现”
  2. 文学创作:在《文心雕龙》相关研究中,被借喻为对诗文词句的反复锤炼与修饰。

三、语源解析 “斲”字甲骨文字形为斧斤伐木之状(《古文字谱系》,后与“雕”组合使用,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刮摩之工五:玉、楖、雕、矢、磬”,其中“雕”即为雕斲工艺的专称。

四、应用示例 古典文献中可见“梓人雕斲,拟虹构于云际”(《历代名画记》,此处形容建筑雕梁画栋的精湛工艺。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性文本,形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精雕细琢。

网络扩展解释

“雕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由“雕”和“斲”两字组成:

  1. 雕(diāo)
    本义为“用工具刻画、修饰”,如雕刻、雕琢。引申为对事物的精细加工,或指代猛禽“雕”。

  2. 斲(zhuó)
    同“斫”,意为用刀斧砍削、凿刻,强调对材料的粗加工或修改。

组合含义:
二字连用可指代“雕刻与砍削”的完整工艺过程,即从粗加工到精修的整体动作。在文学中,可能比喻对文字、技艺的反复锤炼(如“雕章斲句”)。因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注意:由于未查到直接出处,以上解释基于单字本义和文言构词规律推测。若该词源自特定古籍或专业领域,建议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神霸柄班图人绷褯鳖珠憆视仇怨蹙零大荒骆殿使彫润方祠返乡团福安该深诡妄闺彦龟组翰音合夥黑埴滑成浑楞绛衣大冠监盟剪抑健在骄讦戢鳞潜翼尽爱九花虬就里看翫宽贳苦悰老龟刳肠牢切凌迟领线哩也波哩也啰谩夸蒙师岷邛内传牛酥胖胀黔江谦煦棋谱秋雕日月潭少商神思兀首相恋咸渊衔炙小郎子习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