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容的意思、礼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容的解释

(1).礼制仪容。《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陈书·程文季传》:“ 文季 最有礼容,深为 高祖 所赏。”《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容,清蹕而临太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击毬时﹞往来交错,前后遮约,争心竞起,礼容全废。”

(2). 汉 乐名。《汉书·礼乐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隋书·音乐志下》:“﹝ 汉高帝 ﹞又作《昭容》、《礼容》……《礼容》生於《文始》,矫 秦 之《五行》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礼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礼制仪容(核心含义)

指符合礼仪规范的仪态、举止和容貌,强调在特定场合中表现出的得体言行。其内涵包括:

  1. 外在表现:体态端正、神情庄重、声音适中,如《论语》记载孔子在朝廷上“鞠躬如也,如不容”。
  2. 内在修养:礼容是内心德行的外化,需与礼仪内涵相应,如祭祀时需肃穆,宴宾时需恭敬(澎湃新闻分析)。
  3. 分类:根据不同场合可分为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等,需做到“与情俱”,即情绪与礼仪统一。

典型示例:孔子幼时便以俎豆为玩具模仿礼仪(《史记·孔子世家》),《礼记》也强调“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

二、汉代乐名(历史专称)

指汉高祖时期创制的《礼容乐》,与《昭容乐》并列,主要用于《文始》《五行》等舞蹈的伴奏(《汉书·礼乐志》《隋书·音乐志》记载)。

补充说明

礼容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被视为儒家文化中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在于“诚敬”。

网络扩展解释二

礼容

礼容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遵循的一种规矩和仪式,以展示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说文解字》将礼容的字形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 "示" 和 "衣"。 总共拥有13个笔画。

来源

礼容这个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制观念。在古代,人们将尊敬和礼貌视为一种美德, 在社交场合表达尊敬和关心的方式被称为礼容。

繁体

礼容的繁体字为 "禮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礼容写作 "禮容",其中 "禮" 指的是礼仪, "容" 指的是外貌和风度。

例句

1. 在正式场合,我们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礼容。

2. 他的礼容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组词

1. 礼仪

2. 客套

3. 礼节

4. 正装

近义词

1. 仪态

2. 风度

3. 举止

反义词

1. 粗鲁

2. 不懂礼貌

3. 外表不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