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牒的意思、僧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牒的解释

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僧牒(sēng dié),又称“度牒”,是中国古代官府颁发给合法出家僧尼的身份凭证与法律认可文件,具有重要的宗教、社会及经济意义。其核心含义与制度特征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由官方机构(如礼部、祠部)制作并发放的文书,用以证明僧人身份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持有者凭此牒可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并在寺庙挂单、云游时作为身份依据。其本质是政府对佛教人口的管理手段。

二、历史制度特征

  1. 颁发机构:唐代起由尚书省祠部司统一管理,宋代设“祠部牒”制度,明清时期归礼部或僧录司负责。
  2. 内容要素:包含僧人法名、籍贯、所属寺院、师承关系及颁牒时间,并加盖官方印信。
  3. 经济属性:因可免税免役,宋代曾公开售卖空白度牒以充实国库,成为特殊的财政工具(《宋史·食货志》载“岁鬻度牒二万”)。

三、文化与社会功能

僧牒制度不仅规范了僧团秩序,也反映了古代政权对宗教的管控策略。其存废与佛教兴衰、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如唐武宗灭佛时大规模收缴度牒(“会昌法难”),而战乱后为恢复经济又常重新发放。


权威参考来源:

  1.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度牒”词条释意
  2.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僧牒”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新唐书·百官志》 祠部职掌记载
  4. 中华佛典宝库 电子文献库:www.fodian.net (度牒制度沿革考)
  5. 汉典网 古籍引证:www.zdic.net (收录《水浒传》等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僧牒”是古代官府颁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主要功能为证明其合法出家资格,同时赋予一定特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僧牒又称“度牒”,是官府向正式出家的僧尼发放的官方文书,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明。持有者需通过官方审核,确认其宗教身份合法。

  2. 核心作用

  1. 历史管理
    官府通过控制僧牒发放来管理宗教人口规模。例如,宋徽宗大观四年曾“停僧牒三年”,限制出家人数,反映出古代政府对宗教事务的调控。

  2. 文化延伸
    该词后来也用于比喻具备特定资格或身份,如成语中“僧牒”可代指资质认证,但此用法较罕见。

需注意,僧牒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至雍正年间被废止,但其历史影响在佛教管理和古代户籍制度研究中仍有重要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把牢半晌剥漶奔逝闭堂长红长画长髯主簿长直吃癞碗担负典列吊梯地主之谊发送浮竞高肩担规勉裹粮坐甲还至沆茫嘉客江次监斋使者疾毁忌奶今文狙公开排抗折磕扑扑寇先雷霆刘海流贼路倒赂谢慢肤冒烟恼聒烹龙煮凤喷火洽通启攒儒宫三门峡散氏盘深溥士马手炉输电硕学庭庑梯田屠保托蒙委身滃滃文章伯无有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