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问,慰问。指派遣的慰问使者。《新唐书·裴度传》:“ 王承宗 、 李师道 谋缓 蔡 兵,乃伏盗京师, 刺 用事大臣,已害宰相 元衡 ,又击 度 ,刃三进……﹝ 度 ﹞自行营归,知贼曲折,帝益信杖。及病创一再旬,分卫兵护第,存候踵路。”
“存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为问候、探望,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生活状况或身体健康的关切。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存”在此处取“省视、慰问”之意,“候”则指“问候、问安”,二字组合后形成礼节性探望行为。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辞源》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古代书信与礼仪文献,例如“遣使存候”指派遣使者进行正式慰问,多用于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关怀场景。现代汉语中虽较少使用,但在仿古文体或特定方言区仍保留此用法,如“存候尊亲”表示对长辈的定期探访问安。
该词的语义特征包含两层:一是行为上的主动探望,如《红楼梦》中“贾政存候贾母”描述晚辈定期请安;二是情感层面的牵挂,如“存候故友”暗含对友人近况的挂念。其近义词“存问”“存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均有相似情感指向,但“存候”更强调仪式性探望行为。
“存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问候与慰问
指通过语言或行动表达关切,常见于正式或书面场景。例如:在书信中使用“存候”表达感谢对方的关心。
派遣慰问使者
在历史文献中,多指官方派遣人员进行慰问。如《新唐书·裴度传》记载,裴度遇刺后,皇帝分派卫兵保护其住所,并“存候踵路”。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保持警惕”的引申义,但实际使用中以“问候、慰问”为主流含义。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新唐书》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騃戆百舌子爆破筒八职柄欛彻骨成己成物尘览戳活儿村蛮寸善大圜倒包都中纸贵端倪可察萼緑厄难犯风分档妇公缸砖趹步寒症好不化醇骄惑给事黄门侍郎祭土记忆犹新峻急抗木克答扑睽孤兰薰纍囚连种敹甲离鬽六蛮冒居闹银跑腿子皮荐青砖戎士乳膏三元客饰正双弯曙后星孤贪叨弹压缇罽痛酷王充文行无热小庾邪巧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