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包的意思、倒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包的解释

(1).冒名顶替。 明 徐渭 《答兄子官人》:“老朽向来只做倒包,观‘田水月’三箇字可知已。儻许倒包,幸另定一官人或擅技名氏,如此则不苦辞也。”

(2).指受雇************,代人服役应差。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宣谕》:“ 嘉 隆 末,畿民困敝,不及时至,则僱市井无赖充之,名曰倒包。”《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尤聪 ﹞再要改行,没了资本,往衙门里与人替差使做倒包。”

谓使人罄尽囊中钱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湖北谣》:“ 毕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 福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 陈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时人謡曰‘ 毕 不管, 福 死要, 陈 倒包’之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倒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冒名顶替
    指假冒他人身份或名义行事。例如明代徐渭在书信中提到:“老朽向来只做倒包,观‘田水月’三箇字可知已”()。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通过身份伪装达到目的。

  2. 代人服役应差
    指受雇后以虚假身份替他人履行差役或任务。明代《宛署杂记》记载,因百姓困苦,常雇市井无赖“充之,名曰倒包”()。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也提到替差使的案例()。

二、扩展与例句

三、补充说明

部分低权威来源提到“倒包”有“使人耗尽钱财”的义项(),但此释义未见于主流词典,建议谨慎使用。

“倒包”主要用于描述身份替换或代人服役的行为,属于历史色彩较强的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具体案例,可参考《醒世姻缘传》或明代地方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包》这个词是指返还给别人本人该受到的包装费用的行为。它的拆分部首是“卩”和“包”,其中“卩”是右下角的“卜”字,表示封闭、封面的意思,“包”则是代表包装的意思。根据笔画统计,它总共有7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现代汉语中的商业环境。在一些商家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往往会将包装费用计入商品的售价当中,以便从顾客处获得额外利润。然而,有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往往会将包装费退还给商家,即进行“倒包”。 关于繁体字,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关《倒包》繁体字的具体信息。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我们也没有找到与《倒包》相关的特定的古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倒包》的例句: 1. 他们在购买商品后,将包装费用倒包给商家。 2. 这家商店接受顾客倒包,并保证无条件退还包装费。 3. 我们对消费者进行倒包,以便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倒包》这个词没有特定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与之对应。该词是专用于描述特定行为的一个词汇,并没有与之密切关联的其他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