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代哭的意思、代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代哭的解释

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周礼·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 郑玄 注:“代,亦更也。礼,未大敛,代哭。” 贾公彦 疏:“大敛之后,乃更代而哭,亦使哭不絶声。”《仪礼·士丧礼》:“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乃代哭,不以官。” 郑玄 注:“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死伤生,使之更哭不絶声而已。” 胡培翚 正义:“未殯以前,哭不絶声,但自始死至小敛已踰歷昼夜,恐其以哀致毁,故制代哭之礼,使之相代而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代哭”是古代丧礼中的一种特殊习俗,其含义和礼仪细节如下:

一、基本含义

“代哭”指在丧礼期间,由服丧者轮流替换哭泣,以保持哭声不断,避免丧主(通常是直系亲属)因过度哀伤而损害身体。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代礼仪对生者健康的保护意识。

二、礼仪规范

  1. 实施时间:在逝者未大殓(即遗体未入棺)前进行,大殓后仍需持续替换哭泣(《周礼·夏官·挈壶氏》记载)。
  2. 操作方式:通过悬挂漏壶(古代计时器)来安排轮替时间,以“水火守之”确保昼夜更替有序(《周礼》郑玄注)。
  3. 参与人员:最初由亲属轮流,后扩展至非亲属协助,但禁止官员参与(《仪礼·士丧礼》提及)。

三、现代引申

现代语境中,“代哭”有时被引申为代替他人表达悲痛的象征意义,形容对他人遭遇的深切共情(提及)。但需注意,这一引申义并非古代原义,而是语言演变的产物。

注:该习俗主要见于《周礼》《仪礼》等古籍,现代丧葬礼仪中已罕见。如需具体古籍原文,可参考《周礼·夏官》或郑玄的注释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代哭 是什么意思?

《代哭》是指代替他人哭泣或悲痛,表达对他人悲伤或者痛苦的同情和关心。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代哭》的汉字拆分部首有⺊和口,共有8画。

来源

《代哭》是由汉字组成,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或描述人们为他人哀悼、哭泣的行为。

繁体

《代哭》的繁体字为「代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代哭」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他用《代哭》一词,表达了对亡父的思念之情。

组词

代替、代表、替身、哭泣、悲伤

近义词

悲痛、哀伤、同情、关切、同仇敌忾

反义词

欢乐、欣慰、满足、愉悦、开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