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孟什维克的意思、孟什维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孟什维克的解释

少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分为两派,反对 列宁 主张的机会主义分子,在投票选举党中央机关时,只获得少数选票,被称为“孟什维克”。1912年被驱逐出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孟什维克(Menshevik)是俄语词汇“мен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少数派”,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发展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中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以下从汉语词典及历史背景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孟什维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个派别。1903年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讨论党纲及组织原则问题时分成两派,反对列宁主张的一派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后堕落为资产阶级反革命派,1918年被苏维埃政府取缔。


二、历史背景与核心主张

  1. 起源与分裂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代表反对列宁提出的“党员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的严格组织原则,主张松散政党结构。因在选举中央机构时获少数票,故称“孟什维克”(少数派),对立派“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则支持列宁。

  2. 政治立场

    • 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 支持议会斗争和渐进式社会改革,反对暴力革命;
    • 认为俄国尚未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3. 发展与消亡

    1917年二月革命后,孟什维克一度参与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内战中支持白军,逐渐失去影响力。1921年后组织瓦解,主要领袖流亡海外。


三、与布尔什维克的关键分歧

分歧点 孟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
政党性质 松散群众政党 严密先锋队政党
革命策略 联合资产阶级,渐进改革 无产阶级领导,暴力革命
专政必要性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主张革命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农民作用 忽视农民联盟 强调工农联盟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商务印书馆
  2. 姚海《俄国革命》 - 人民出版社
  3. 周尚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
  4. 金雁《从“东欧”到“新欧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书目信息。读者可通过ISBN查询或图书馆借阅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孟什维克(俄语:меньшевик)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改称共产党)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名称源自俄语“少数派”的音译。以下是关于该词的综合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源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当时以列宁为首的派别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布尔什维克),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派别成为少数派,故得此名。

二、政治主张与分歧

  1. 组织原则
    反对列宁提出的严格党组织纪律,主张允许党内存在自由团体和个人,认为党应更包容无产者群众的自发行动。
  2. 革命策略
    主张资产阶级领导俄国民主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认为需与自由派合作逐步实现改革。
  3. 与布尔什维克的矛盾
    列宁批评其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认为其路线背离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

三、历史结局

四、评价与影响

孟什维克虽在俄国革命中失败,但其改良主义思想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列宁在《政论家的短评》中总结,三次革命(1905年、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证明了孟什维克路线的错误性。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事件或人物关系,可参考搜狗百科和列宁相关著作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谙实八素簿伐不可计数阊铪长筭差悮吃回扣棰杀戴角盗塞诋攻非池中物酆都城風鑾偾仆福建革当关燧关籥晷景海绵鹤怨猿惊谎揑寰海秽貉秽辱桀奡近目极网决刑矿层蜫蚳练军龙曜络绎马栈美迁门簿蜜橘南西厢鲵齿拍案称奇钱谷千里迢迢勤役气序日彩沈酗手械宿猾通道涂饰抏獘尪柔雾迭五内向荣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