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术语。谓气上冲而不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万历 辛亥九月,在家,侍儿忽病气逆,不可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五味子》:“肺寒气逆,则宜此与乾薑同治之。”
气逆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气机升降失常、应降不降或升发太过,导致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以下是综合解释:
气逆属于气机失调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气的运动方向异常,即“不顺曰逆”。其本质是脏腑功能紊乱,如肺气失肃降、胃失和降或肝气升发过度,具体可分为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三类。
类型 | 常见症状 | 举例说明 |
---|---|---|
肺气逆 | 咳嗽、气喘、呼吸急促 | 外感风寒引发的剧烈咳嗽 |
胃气逆 | 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 饮食过量导致的反复打嗝 |
肝气逆 |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易怒 | 情绪激动后突发昏厥 |
中医治疗以降逆顺气为原则,常用方剂如:
需注意:气逆严重时可能引发吐血、昏厥等危急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调节情绪、规律饮食预防发作。
气逆指的是气息反流、呼吸困难的情况。通常用来形容人体的呼吸系统或者某个器官出现异常,导致呼吸不畅的情况。
气逆的拆分部首是气,笔画数为九。
气逆一词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用来描述人体的生理状况,特指呼吸系统出现异常情况。
气逆的繁体字为氣逆。
古时候,气逆的汉字写作氣逆。
1. 他感到气逆,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治疗。
2. 运动时如果不注意呼吸,容易出现气逆的情况。
气逆没有常见的组词。
呼吸困难、气息不畅、呼吸逆患。
正常呼吸、通畅呼吸、正常气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