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春令的意思、春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春令的解釋

(1) [spring]∶春季

(2) [spring weather]∶春季裡的節令,也指春節

詳細解釋

(1).春季的節令。《禮記·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 唐 鄭谷 《鹹通十四年府試木向榮》詩:“欣欣春令早,藹藹日華輕。”

(2).春季所行的政令;寬和的政令。《管子·輕重己》:“路有行乞者,則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則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 唐 錢起 《奉和張荊州巡農晚望》:“明牧行春令,仁風助昇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春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自然時令

  1. 指春季或春季的節令
    如《禮記·月令》提到“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說明春令與季節規律相關。古代文獻中常以“春令”代指春季,例如唐代鄭谷詩句“欣欣春令早,藹藹日華輕”。

  2. 季節特征
    春季氣候溫和,萬物複蘇,因此“春令”也隱含生機勃發之意。例如《說文解字》提到“春陽撫照,萬物滋榮”。


二、古代政令

  1. 寬施政措施
    古代帝王常順應季節特點頒布政令,《管子》記載“天子之春令”要求官員體恤民生,若路上有行乞者則問責宰相。

  2. 失令的後果
    《後漢書》指出,若違背春令(如過度田獵、飲食不節),會導緻“木不曲直”等自然異象,反映天人感應思想。


文學應用舉例

唐代白居易在《答〈桐花〉》中寫道“助君行春令,開花應清明”,将自然節令與政令和諧結合。宋代詩詞中也常見以“春令”比喻政治清明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中标注的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令》是指春季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生”。根據部首的筆畫數,可以拆分為6畫和5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春令」。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了「春」和「令」的形态。下面是一個例句:春令花開,大自然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與“春令”相關的詞彙還有:春天、春光、春風、春色等。近義詞可以有:春季、春天、初春。而反義詞可以是:冬令、秋令或夏令。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