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pring]∶春季
(2) [spring weather]∶春季裡的節令,也指春節
(1).春季的節令。《禮記·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 唐 鄭谷 《鹹通十四年府試木向榮》詩:“欣欣春令早,藹藹日華輕。”
(2).春季所行的政令;寬和的政令。《管子·輕重己》:“路有行乞者,則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則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 唐 錢起 《奉和張荊州巡農晚望》:“明牧行春令,仁風助昇長。”
“春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春季或春季的節令
如《禮記·月令》提到“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說明春令與季節規律相關。古代文獻中常以“春令”代指春季,例如唐代鄭谷詩句“欣欣春令早,藹藹日華輕”。
季節特征
春季氣候溫和,萬物複蘇,因此“春令”也隱含生機勃發之意。例如《說文解字》提到“春陽撫照,萬物滋榮”。
寬施政措施
古代帝王常順應季節特點頒布政令,《管子》記載“天子之春令”要求官員體恤民生,若路上有行乞者則問責宰相。
失令的後果
《後漢書》指出,若違背春令(如過度田獵、飲食不節),會導緻“木不曲直”等自然異象,反映天人感應思想。
唐代白居易在《答〈桐花〉》中寫道“助君行春令,開花應清明”,将自然節令與政令和諧結合。宋代詩詞中也常見以“春令”比喻政治清明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中标注的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