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更枣的意思、三更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更枣的解释

“三更早”的隐语。禅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潜至碓坊,见 惠能 腰石舂米,乃问:“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 会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为说《金刚经》,遂传衣钵,命为六代祖。事见《坛经·行由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伏着九里山。” 王季思 注引 闵遇五 曰:“六祖 黄梅 园传法时,五祖与粳米三粒,枣一枚。六祖悟曰:‘师令我三更早来也。’”按: 黄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一从传得三更枣,何处能容半点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更枣”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隐语,源于禅宗六祖惠能求道的故事,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词义解析

“三更枣”实为“三更早”的隐语,指代“三更时分(即深夜11点至凌晨1点)”。该词源自禅宗五祖弘忍与六祖惠能的对话:五祖以杖击碓三下,暗示惠能于三更时分前来,最终传授衣钵。

2.典故出处

3.延伸用法

后世用“三更枣”比喻隐晦的暗示或玄机,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通过符号传递深意”的语境。例如《西厢记》中以“三更枣”暗喻书信中的密约。

4.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五祖赠粳米三粒、枣一枚”的细节,可能为典故的另一种演绎,但主流释义仍以“三更早”为核心。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坛经》原文或相关禅宗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更枣的意思

《三更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深夜时分”。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相信三更时刻,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期间,是阴魂聚集、恶灵作祟的时间段。因此,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深夜时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三(sān),木(mù)

拆分笔画:三(3画),更(9画),枣(9画)

来源

《三更枣》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的楚厉王二十四年,但具体来源不太清楚。

繁体

《三更枣》的繁体字为「三更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更」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写作「替」。因此,古代写作「三替棗」。

例句

1. 夜已深,我还在三更枣时坚持工作。

2. 他每晚都习惯在三更枣时散步,享受寂静的夜晚。

组词

三番五次、三心二意、更始

近义词

半夜、深夜、午夜

反义词

早晨、白昼、黄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