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斗文字的意思、科斗文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斗文字的解释

(1).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庐山 有 上霄峯 ,可千仞,上有石跡,云 夏禹 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繫缆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镜花缘》第四八回:“原来阿妹认得科斗文字,却也难得。”

(2). 魏 晋 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科斗文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其名称来源于其独特的笔画形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特征 科斗文字(又称科斗书、科斗篆)是篆字手写体的俗称,因用笔蘸墨或漆书写时,起笔处粗圆、收笔处细长,形似蝌蚪而得名。这种字体主要流行于周代至汉代,常见于竹简、漆书等载体。

  2. 历史演变

    • 起源:最早见于鲁共王在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籍,如《尚书》《论语》等。
    • 后续发展:魏晋以后,该词也用于代指篆文或区别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
  3. 文献记载

    • 《晋书·束晳传》提到“漆书皆科斗字”,苏轼诗中亦有“囊简久藏科斗字”的描述。
    •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中对此字体进行了专门考据。
  4. 文化意义 科斗文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研究对象,更是古文经籍(如“科斗籍”)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先秦文献有特殊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字形结构,可参考《观堂集林》等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科斗文字的意思

科斗文字(kē dòu wén zì)是指一种特殊的汉字书写方式,其意思是指一种字体或一种书写方式,特点是筆劃繁雜,線條交錯,有些甚至需要倒回重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科斗文字的部首主要有「十字」、「目字旁」、「囗字旁」等。筆畫的數量較多且複雜,每個字的筆畫數量和形式各不相同。

来源

科斗文字源於古代書法的一种變體,是為了增加字形的藝術美感而產生的特殊書法形式。由於科斗文字的筆劃交錯、繁雜,給人一種復雜而有趣的感覺,因此在某些特定場合和藝術形式中得到了應用。

繁體

科斗文字在繁體中文中也被稱為「科斗字體」,與簡體中文中的「科斗文字」指的是同一種字體或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因時代和書法家的風格而有所不同。科斗字體可以算作其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但並不是主流。

例句

這篇文章的開頭就使用了科斗文字,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組詞

科斗文字不常用於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不常能遇到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科斗文字的近義詞包括了「書法字體」、「特殊字體」等。

反義詞

科斗文字的反義詞則包括了「普通字體」、「標準字體」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