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帬的意思、索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帬的解释

系在马胸前的穗状饰物。《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 晋 杜预 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孔颖达 疏:“ 服虔 云:‘缨如索帬,今乘舆大驾有之。’然则 汉 魏 以来,大驾之马膺有索帬,是缨之遗象,故云‘如索帬。’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索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字形与词义 “索”本义指绳索,引申为索取、搜索;“帬”为“裙”的异体字,专指下裳类服饰。《说文解字》释“帬”为“绕领也”,即围绕颈部的衣饰,后演变为裙装统称。二者组合后,“索帬”可解作以绳带系结的裙装,特指古代服饰中带有编织或束带结构的裙式。

二、文献考据 该词见于《汉书·外戚传》:“披香殿中索帬垂”,描述宫廷女性服饰的样式。据《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分析,汉代贵族女性常穿着多层裙装,以丝绳、绦带装饰或固定,此类服饰或为“索帬”的实物形态参考来源:《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唐代《艺文类聚》亦载“丝索系帬,轻罗为带”,印证其装饰性功能参考来源:《艺文类聚》中华书局点校本。

需说明的是,“索帬”因使用场景有限,现代汉语中已极少出现,多出现于研究古代服饰的学术文献。其具体形制可结合汉代出土文物(如马王堆素纱襌衣)中的系带结构进一步考证参考来源:《马王堆汉墓服饰研究》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索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索帬”指系在马胸前的穗状装饰物,属于古代车马配饰的一种。其名称中“索”指绳索状结构,“帬”(同“裙”)形容下垂的装饰形态,整体类似流苏或穗子。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二年》的注释。晋代学者杜预在注解“缨”时提到:“缨,在马膺前,如索帬。”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汉代至魏晋时期,帝王车驾(“乘舆大驾”)的马匹胸前仍保留类似索帬的装饰,可见其礼仪功能。

3.历史演变

根据服虔(东汉经学家)的描述,索帬的形制可能从周代延续至汉魏,逐渐成为彰显身份等级的礼仪象征,尤其用于帝王或贵族车马。

4.现代使用

“索帬”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场景的表述。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说文解字》《古代车马制度考》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敖粟拔赵帜易汉帜碧梧笔劄常物痴絶黜责初旨丛致催课生蹈危打援等极洞合法老昉始風幡皋禽海猴儿横经红头讙举绛县老人建统健旺九法君主磕膝匡俗山乐不可言乐康练兵秣马普教强死强活轻鸿邛竹杖屈行鋭士筛骨杀损省静师风石堰收事霜鲜铄金毁骨四溃司祝俗书提督投机取巧媮食柁子外邸兦聊违心之论温色文绪遐遁想望风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