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棒的意思、槌棒的详细解释
槌棒的解释
敲打用的木棒,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槌棒上天,总有一头落地。”
词语分解
- 槌的解释 槌 í 敲打用具:槌儿。棒槌。鼓槌子。 古同“捶”,敲打。 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棒的解释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棒。身体棒。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槌棒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需分别解析其汉语词典释义:
一、"槌"的本义
《汉语大词典》将"槌"定义为敲击工具,特指用于击打布帛、皮革或乐器的圆头短柄器具。其字形从木追声,甲骨文已见类似敲击器物的象形符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槌,击之也"。
二、"棒"的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记载,"棒"指圆柱形长条状物体,可细分为:
- 材质:木棒、铁棒、橡胶棒
- 用途:武术器械(如齐眉棒)、生产工具(如搅棒)、仪式用具(如指挥棒)
三、组合词解析
在工具类文献《中国传统器具解剖》中,类似"槌棒"结构的复合词多指:
- 功能特征:兼具敲击力度(槌)与持握长度(棒)的复合工具
- 形制特点:通常指长度超过50厘米,柄部直径3-5厘米的硬木器具
四、方言应用实例
《中国方言大辞典》收录部分地区用法:
- 闽南语区:指寺庙中用于敲击铜磬的长柄木槌
- 晋方言区:特指夯土墙用的柏木重槌
- 湘西土家族:祭祀仪式中驱邪用的缠布木棒
需注意该词未被《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收录,具体语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建议在专业领域使用时参考《中国传统木工工具考》等学术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槌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注音:chuí bàng(ㄔㄨㄟˊ ㄅㄤˋ)
- 定义:敲打用的木制工具,通常一头较大或呈球形,用于捶打、击打物体。
结构特点
- 材质:多为木质,如洗衣槌、鼓槌等。
- 形态:通常一端较粗或呈球形,便于握持和施力。
应用场景
- 日常生活:如洗衣时捶打衣物(类似“棒槌”),或用于敲击乐器(如鼓槌)。
- 谚语引用:如《中国谚语资料》中提到的“槌棒上天,总有一头落地”,比喻事物终有结果。
引申用法
- 方言差异:需注意“棒槌”在部分方言中(如北京话)有贬义,形容人愚钝或事情处理不当,但“槌棒”本身无此含义。
例句参考
- 米开朗琪罗曾拿着槌棒敲打雕像的膝盖。
- 店主赠送的清末小槌棒,据说能“槌通”思路。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释义或方言用法,可参考词典类网页(如沪江词典、查字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案伯案举班禅额尔德尼伴送暴德奔马阐辟朝隐抽刀断水传飧淳德醇醯打惨倒着独吟发森奉持感激士赶巧告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公法古甎海苔烘帘后拒火春护衣角心嗟嗟迳庭九鳸霩清两美临送露鹄猫月子每晚明露牧犊子内当家农机站砰訇潜迹奇邃桡姬赏心悦目山窝社壝实际情况时派食卓收集守身水緑铤刺听见风就是雨铜驼荆棘土溜乌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