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ep oneself flawless;keep one's chastity] 保持自身的节操
守身如玉
(1).保持品德和节操。《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邑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赵岐 注:“事亲,养亲也;守身,使不陷於不义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其治官守身,又极谨慎。”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之八:“ 张后 能自全於北宫幽废之时, 傅后 能自免於椒房默处之日,其守身安命,有足尚者。”
(2).保持童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萍》:“ 林澹人 , 延平 诸生也,貌姣媚,如好女子…… 林 独守身如处子,肌片一体,未尝轻露於人,年十九未娶。”《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繫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守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保持自身节操或品德,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保持品德与节操
源自《孟子·离娄上》:“守身为大”,指人应坚守道德底线,不因外界诱惑而丧失原则。这一含义强调在为人处世中维护自身的高洁品格,如《孟子》赵岐注提到“守身,使不陷於不义也”,即通过自律避免违背道义。
保持童贞或贞洁
在传统语境中,尤其用于形容女性或特定情境下对身体的保护。例如《老残游记》中的“守身如玉”,即指保持贞操或纯洁的象征。
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
如需更深入解析,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守身》是一个动词短语,用来描述一个人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心灵和道德品质,不受任何不良诱惑或恶劣环境的影响。
《守身》是由“宀”和“身”两个部首构成的。
宀部表示“房子”或“屋顶”,身部表示“身体”。
《守身》共有9个笔画。
《守身》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一个人应该懂得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做道德上的妥协。
繁体字“守身”与简体字写法相同,没有任何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常常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是《守身》一词的古代写法与今天基本相同。
1. 他始终坚持守身,拒绝了所有不良诱惑。
2. 那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追求金钱和名利,却忘记了守身。
守身诚信、守身如玉、守身无愧。
保持身心健康、遵守道德规范、养身。
放纵身心、舍弃道德、肆意妥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