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淳德的意思、淳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淳德的解释

亦作“湻德”。淳厚的德行。《史记·秦本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奉湻德之平和兮,孰斯邦之可集。”《南史·何点传》:“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差,时人以为淳德所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淳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敦厚、质朴的道德品质。以下从汉语词典及经典文献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本义:敦厚质朴的品德

    • "淳"本义指水的清澈、质朴,引申为人的品德敦厚、朴实、不浮华。《说文解字》释"淳"为"渌也",段玉裁注:"渌,水清也...引申为凡质朴之称。"《玉篇·水部》:"淳,清也,朴也。"
    • "德"指道德、品行、操守。
    • 因此,"淳德"即指内在质朴、敦厚、不虚伪做作的道德修养。它强调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未经雕琢的、真诚善良的品德状态。例如,《尚书·周官》有"惇德允元"之语(惇通淳),意为"厚待有德之士,信任善人",体现了对淳厚德行的推崇。
  2. 引申义:深厚宏大的德行

    • 由"敦厚质朴"进一步引申,"淳德"也可指深厚、宏大、能包容万物的德行。这与"厚德"的概念相近。《淮南子·齐俗训》:"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这里的"淳"即指淳厚之德。古人常将"淳德"与天地自然之德相比拟,如《周易·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未直接用"淳德"一词,但"厚德"的精神内涵与之相通。
  3. 现代词典释义

    • 综合权威汉语词典:
      • 《汉语大词典》(第七卷第108页):"淳德"释义为"敦厚之德"。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11页):虽未直接收录"淳德"词条,但对"淳"的释义为"朴实;淳厚",如"淳朴"、"淳厚";"德"的释义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组合理解,"淳德"即"淳厚朴实的品德"。
      • 《辞源》(修订本):"淳"有"质朴敦厚"义项,并举《庄子·缮性》"民得淳谨"为例。
  4. 经典文献中的体现

    • 《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 其中"枭淳散朴"意指破坏了淳朴之风("淳"即包含淳德之意)。
    • 《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薛综注:"淳,厚也。" 此处的"淳化"指淳厚的德化,与"淳德"内涵一致。

"淳德"一词,源于古汉语,意指敦厚、质朴、真诚的道德品质。它既强调个体内在品性的纯朴无华(如《说文解字》、《玉篇》对"淳"的释义),也常用来形容一种深厚宏大、能滋养万物的德行境界(如《庄子》、《淮南子》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它仍是描述高尚品德的重要词汇,核心内涵是真诚、质朴、厚道的道德修养。

网络扩展解释

“淳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hún dé,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构成

二、详细解释与使用场景

  1. 品德层面
    强调为人正直、真诚,恪守道德底线,常用来褒扬品行高尚者,或对比批评道德缺失者。
  2. 文化内涵
    在道家思想中,“淳德”与自然和谐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淳德全道”,认为保持淳朴德行可顺应阴阳四时,达到身心合一。

三、文献出处与扩展

四、总结

“淳德”既是对个人品格的赞美,也蕴含传统文化中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思想,适用于道德评价、文学表达及哲学讨论等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安息香百代城白细胞辨别便水鼻山根搏颡驰志伊吾大处着墨黨護得兔忘蹄恩煦耳科冯邓分似高下在心桂宫兰殿寒冻汉印豪鹰黑晶后艰讙兜会勘互用家当精简机构金鹤垆忼忾看台克谐宽宏大度连踡瞭望哨零丁洋楼台率道幕后母牛墓阙木叶蝶内常侍蓬荜生光片言一字铺盖奇瑰汽机清婉歧旁群体凝聚力取资日游神容迹石莲花殊途同归讼牍贪耄土贡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