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呼电话的意思、传呼电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呼电话的解释

[neighbourhood telephone service] 有专人负责传唤受话人的公用电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传呼电话"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城市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公共通讯服务形式,特指通过固定电话站点或专人传递信息,通知受话人前来接听的通讯方式。其核心特征包含三个维度:

一、服务形态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该词条被定义为"由公用电话站代为接收并通知受话人前来接听的电话服务",主要存在于家庭电话未普及时期。服务站点多设于居委会、单位传达室等公共场所,由专职传呼员负责接听记录,通过人工传唤或张贴通知单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

二、历史发展脉络(《中国邮电通史·电信卷》) 根据行业统计资料,1958年北京市已设立传呼电话站127处,至1980年代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0%。该服务在1993年达到使用峰值,当年全国处理传呼电话逾8.7亿次。2000年后随着家庭电话普及率突破70%,该服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社会功能解析(《城市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这种通讯方式构建了独特的社区信息网络:①传呼员通常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兼具信息传递与社区管理功能;②电话站成为居民社交节点,日均人流量可达200人次;③收费标准具有社会福利性质,以上海市1985年标准为例,每次接听仅收取0.05元传呼费。

四、文化记忆载体(《当代口述史:通讯方式变迁》) 在文学作品中,王安忆《长恨歌》细致描写了弄堂传呼电话的运作场景,贾樟柯电影《站台》也再现了1980年代县城传呼电话的使用情境。这些艺术呈现印证了该服务作为特定时期社会记忆载体的文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传呼电话”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通讯服务形式,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由专人负责传唤受话人的公用电话服务。这类电话通常设置在居民区或单位,当有来电时,值班人员会通过广播、上门通知等方式联系受话人前来接听。

2. 运作特点

3. 词语演变 该词原指通讯服务形式,但在现代汉语中也可引申为需要中间人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手机普及,这类服务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4. 相关延伸

以上解释综合了、、等多个权威来源,如需查看原始文献可通过标注编号溯源。

别人正在浏览...

懊憹标寄冰窖蔽障博学审问不惯稠糊词赋科大礼堂当来方相風志纷云复位孚愉躬耕乐道攻疾防患谷廪横海纛荷扰合纵红煤虹栈花房坏散秽身毁钟为铎铰孔劫路警敏禁阻昆仑子老鼻子连事令俜另辟蹊径临途流官龙津女鹿辂冒功目兔顾犬凭讬扑克牌琼刃圈槛三色上粪伤怜水饰竖子成名抬肩桃花潭桃门穜稑屯如微曲五经伍胥潮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