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经的意思、五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经的解释

[the Five Classics] 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详细解释

(1).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其称始于 汉武帝 建元 五年。其中《礼》, 汉 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后世并《左传》而言。 汉 班固 《白6*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

(2).古代的五种礼制。《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於祭。” 郑玄 注:“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

(3).指德、义、礼、法、权辅弼国政的五项措施。《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 尹知章 注:“六兴、七体、八经、五务、三度,此五者可以辅弼国政也。”

(4).五脏的经脉。《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张隐菴 集注:“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经脉也。”

(5).中医以《素问》《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甲乙经》为五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经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五经”释义

一、基本定义

“五经”指中国儒家学派五部核心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名始见于《汉书·武帝纪》,汉武帝时正式确立为官学典籍,是古代教育、科举的核心内容,代表先秦儒家思想体系。《汉语大词典》释为:“儒家五部经典的总称”。

二、分经详解

  1. 《诗经》

    • 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涵盖民谣、宴乐、祭祀等题材。
    • 释义:《汉语大词典》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毛诗序》称其“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强调伦理教化功能。
  2. 《尚书》

    • 内容:记载上古帝王政令、训诂及史事,如《尧典》《禹贡》等。
    • 释义:《说文解字》释“尚”为“上”,即“上古之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帝王之枢机”,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献。
  3. 《礼记》

    • 内容:汇编先秦礼仪制度与儒家思想,含《大学》《中庸》等篇,系统阐述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
    • 释义:郑玄《三礼目录》谓“礼者,体也,履也”,强调实践性;《汉语大词典》释为“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礼仪制度”。
  4. 《周易》

    • 内容:以卦爻符号推演自然、人事变化,含《经》(卦爻辞)与《传》(哲学阐释)两部分。
    • 释义:《周易正义》称“易者,变易也”,《汉语大词典》注“古代占卜之书,后为儒家经典”,其阴阳哲学深刻影响中国思想史。
  5. 《春秋》

    • 内容:鲁国编年史,记载公元前722—481年历史事件,以“微言大义”著称。
    • 释义:孟子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汉书·艺文志》称其“以道名分”,注重历史评判的伦理导向。

三、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

结语

“五经”不仅是儒家思想载体,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教育、哲学的制度根基。其系统性阐释人伦秩序与自然规律,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框架,至今仍是理解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经典。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3. 《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5. 《周易译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五经”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和中医学概念两类:

一、儒家经典中的五经

五经指五部儒家核心典籍,包括:

  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涵盖民间生活、政治讽喻与宗庙祭祀。
  2. 《尚书》(又称《书经》):记载上古历史文献和帝王言论,包含政治、法律、军事等史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3. 《礼记》:阐述周代礼仪制度与社会规范,汉代后成为儒家礼仪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4. 《周易》(《易经》):以阴阳八卦为基础,探讨自然与人事变化规律,被誉为“群经之首”,影响哲学、科学等领域。
  5. 《春秋》:鲁国编年史,记载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历史,文字简略,后衍生出《左传》《公羊传》等注释版本。

汉武帝时期确立五经为官方学术核心,与“四书”共同构成儒家经典体系,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学中的五经

在中医理论中,五经指与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条经脉:

  1.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侧上行,属肝络胆,调节气血疏泄。
  2.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沿上肢内侧后缘循行,属心络小肠,主司神志与血脉。
  3.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下肢内侧上行,属脾络胃,主运化水谷精微。
  4.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沿上肢内侧前缘循行,属肺络大肠,主呼吸与宣发。
  5.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属肾络膀胱,主藏精与生长发育。

中医通过推拿、针灸等方式刺激五经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舌儿帮差绷褯捕逐参同测恩常胜将军出版所楚剑道翁殿宇低心更仆难终观鼎关弓盘马后防花胡同呼脓珈玛僥战洁夫接联戒珠剂量惊窘经丘寻壑进履谨慎小心金霞迥秀爵穴卡房快手脔婿缪说磨驼木栓耐热南沃沮凭翊轻强七杂八色散员稍食社教神牵鬼制市景失勒衰谬束在高阁算法索是夙兴夜寐颓巧讬褾往程骁悍小后生小舆邪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