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法规,法制。 唐 沉亚之 《上家官书》:“及一日操尺墨,枢物机,茫乎不知其从,使左右庸胥,因得侮而役之。”
(2).指手书。《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尺墨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历史意蕴与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尺墨”由“尺”与“墨”两个语素构成。其中“尺”原指长度单位,《说文解字》注其“十寸也”,后引申代指书信(如“尺牍”);“墨”本义为书写颜料,《康熙字典》释作“黑土为墨”,衍生出文字、文书之意。二者组合后,《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代指公文信函”,特指古代用一尺素帛书写、加盖墨印的正式文书。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宋史·职官志》记载地方官员需“岁上尺墨以述职”,指年度述职文书。明清时期词义扩展,《古文观止》收录的《报刘一丈书》中“尺墨往来”已泛指书信交流,体现词义从公文向私人信件的泛化过程。
三、用法特征
四、相关词语
• 尺牍:专指书信
• 翰墨:泛指文章笔墨
• 尺素:特指未染色的绢帛书信。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曝书亭集》四部丛刊本)
“尺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代法律条文或制度规范,常用于古代文献中。例如,唐代沈亚之在《上家官书》中提到“及一日操尺墨,枢物机,茫乎不知其从”,此处“尺墨”即比喻治理国家的法规。
表示亲手书写的文字或信件。如《翰苑新书》中戴象麓的《上赣州周府判启》有“编摩尺墨,披沥寸丹”,此处“尺墨”指代书信或文稿。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其核心意义均与“书写载体”(如法规文书、手书)相关,体现了古代以笔墨和尺牍为载体的文化特征。
白黑分明薄怯怯把下奔走呼号蔽闇除替大嚼灯檠點對调逗放解敷浅供给制冠裳官音瓜子玉号褂濠堑后着猾乱环卧户席甲絣监刻汲短解扣儿节衣素食缉合佶倔积思广益鞠部举逸可许框定累加脸红筋涨炼山离合风溜马留言簿楼季伦辈緑营买脸明核摹搨配戏蓬蓬驱尘儒吏丧逝散齐三七斋沙鼎圣瑞竦魂骇目蒐补素魣仙法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