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 蜀 诸葛亮 《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集,亦作“ 积 ”。 宋 魏了翁 《被召除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四札》:“古人兴事建功必先积思广益,岂有言脱诸口,必使人同声併谈而莫予违也。”
“积思广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 sī guǎng yì,其含义与更常见的“集思广益”相同,均指通过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使效果更加完善或取得更大成效。
词义解析
历史出处
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原指官员参与政事时应广泛听取意见,后演变为成语,强调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
《积思广益》是一句成语,意为通过不断地累积思考和学习,可以获得广泛的益处和好处。这个成语强调了持续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正面影响。
“积思广益”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目(mù),其中禾为横折纵,目为竖曲钩。该成语的总体笔画数为20画。
“积思广益”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積思廣益」。
古代对于“积思广益”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变体,但大致上写法与现代字形相似。
1. 在工作上,我们应该多加学习、多思考,不断积思广益。
2. 他勤奋学习,深思熟虑,正是因为这种积思广益的精神,他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
积累、思考、广泛、益处
长期思考学习能够带来广泛收益、勤学苦思有所获
一蹴而就、一知半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