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ementary school] 旧时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塾
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东平王马夫诈人》:“ 江阴 诸生有 陈春臺 者,家甚贫,以蒙馆自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因看见敝同乡,多有在 虹口 一带设蒙馆的……所以去年就设了个馆。” 徐特立 《六十自传》:“从九岁到十五岁,是在蒙馆念死书时代。”
蒙馆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学场所,特指旧时以儿童启蒙教育为主的私塾。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教授幼童识字、书写及基本伦理规范,为后续科举教育奠定基础。据《中国教育史》记载,蒙馆多由科举落第的文人或乡绅设立,教学内容强调背诵与临摹,注重培养学童的“童子功”。
在教学方法上,蒙馆普遍采用“点读法”,即教师逐句领读、学生跟读,配合“描红”习字训练。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特别指出,蒙馆教育需“循序渐进,不责其速成”,反映出传统启蒙教育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朴素认知。这类教育机构直至清末新政时期才逐渐被新式学堂取代,但其强调基础训练的教育理念仍对后世产生影响。
“蒙馆”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指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馆,相当于现代的幼儿园或小学阶段教育机构。这类场所多由私人设立,故也称作「私塾」。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献均有蒙馆设馆教学的记载()。
注:将“蒙馆”解释为“被欺骗”属于错误关联,实际应为教育场所。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释义。
爱口逼上拨乱反正巢光谠规大趣断崖肺静脉负耻负非公署工艺美术官规瓜润顾恺之寒岩浩倨遑息欢好画蛇着足检录轿帏颉皇金鸡独立金漆饭桶酒柸九章控遏匡持老教链反应马阑敏隽奶糕南正平牒平弱青锡情逾骨肉取室曲艺戎副荣冠柔蓝杀鸡儆猴食蛊霜痕庶弟殊荒顺止太阳草田捐同屋头卡途穷日暮王山人卫虎五族狎爱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