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黼珽的意思、黼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黼珽的解释

穿朝服、执玉笏。指官于朝廷。 宋 文天祥 《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谨拟古体一首为寿》:“黼珽丽三阶,火龙昭紞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黼珽”是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分别指代服饰纹饰和礼器,常见于文献中对贵族或官员装束的描写:

  1. 黼(fǔ)
    指古代礼服上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通常以半黑半白的刺绣形式呈现,象征威严与权力。这种纹饰多用于帝王、诸侯的礼服(如“黼衣”),《周礼》中记载其为“十二章纹”之一,代表决断之意。例如《诗经·小雅》有“玄衮及黼”的描述,凸显贵族服饰的华美。

  2. 珽(tǐng)
    即玉笏,为上窄下宽的条形玉板,为古代君臣朝会时手持的礼器,用以记录要事。《礼记·玉藻》载:“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可见其象征地位与礼仪规范。不同等级的珽材质有别,天子用玉,诸侯用象牙,士大夫用竹木。

组合意义
“黼珽”连用多见于典籍,如《左传》中“衮冕黻珽”指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与礼器组合,整体体现古代礼制中“以服饰显身份,以器物明等级”的核心思想。例如《宋史·舆服志》描述皇帝礼服时会同时提及黼纹与珽的搭配,彰显威仪。

建议进一步查阅《周礼》《礼记》或《汉书·舆服志》等文献,获取更具体的制度记载与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黼珽(fǔ zēng)是一个表示官员的衣服的词语。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黼(fǔ)和珽(zēng),其中,黼部分的部首是黑(hēi),珽部分的部首是王(wáng)。 黼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员制度。在古代,官员的等级是通过官袍的颜色和服饰来显示的。黼珽是一种黑色的官袍,通常由高级官员穿戴。这种官袍上有类似于纹章的花纹,代表着权力和地位。 在繁体中文中,黼珽的表示方式是黹羲。这是因为繁体中文通常使用更复杂的字形和字体来表示字义。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黼珽的写法源自其部首和组成部分。黼部分由黑字旁加上衣字形成,珽部分则由服字旁和白字形成。 以下是黼珽的例句: 1. 那位官员穿着黼珽,气派十足。 2. 他终于升任为黼珽所属的官职。 其他与黼珽相关的词语包括衣袍、袍服和朝服。衣袍是一般代表官员地位的官袍,而袍服通常用于表示不同官员的等级。朝服则是一种仪式上穿着的官服。 黼珽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与衣袍相对应的词语可以视为其近义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